阅读历史 |

第九百三十八章 蔡邕办义学(2 / 2)

加入书签

一天后,孤儿们改头换面了,变干净了,有衣服了,人数却少了,只剩一百九十多个了。

有好几个孤儿,病死在了昨日夜里,死在了好日子来临之前。

李孟羲听闻这件事时,心情不好,他知道洛阳城中有很多这样的孤儿,前几日买东西时,时常在路边碰见有被爹娘拉在手里头发上插着草的小孩子,那是在卖儿卖女,头上插了草,就是商品了。

他妈的,什么破大汉,李孟羲都想把洛阳直接打下来,把洛阳朱门杀他个干干净净,尽取其财粮其屋使贫寒尽能欢颜。

他妈的。

——

义学正式开课了,广告也开始了,蔡邕和那些自发来帮忙的教书先生们,他们生疏的用着铅笔和纸张教小孩子们写字。

用铅笔的缘由所有教书先生都被告知,笔当然是毛笔好用,可铅笔便宜,寻常百姓买不起毛笔,只好用铅笔。

为让广告效果更好,李孟羲放任百姓们参观,只要看见一眼,百姓们回去一说起铅笔,再等到自家孩子哭着闹着也要读书学字,到时,铅笔就自然的成为百姓们所认为的笔,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铅笔是跟毛笔一样的书写工具。

有一件商品意外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火爆。

书籍,李孟羲到洛阳来的时候,他带了三千本印刷装订好的论语,本来是想抽空卖了的,书籍堪称是造纸业最高档的商品,李孟羲本来是想找个合适的时机把书籍卖了,可在洛阳转悠着转悠着给忘了。

蔡邕等教书先生们在教小孩子读书的时候,瞅见先生们好多人都还拿的竹简,李孟羲一下想起这件事来。

李孟羲讲论语赠于义学,一个娃娃一本,再赠给先生们一人一本,然后书本就被追捧了。

书本最重要的属性是,他是印在纸上的,他轻啊,方便啊。

三千本书籍,一天被抢空,几乎全被太学院的学生们抢了,他们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人。

涉及到书籍,李孟羲想起一件事来,印书的雕版是巨鹿木匠们一个字一个字自己刻的,字体样本是挑了一个字写的还行的读书人提供的字模,可就如之前所讲,隶书太丑了,而字体对书籍又是如此重要,字体优美的书籍能有非常高的溢价。

李孟羲想到了蔡邕,蔡邕的字写的超级好,可以以蔡邕的字为模板,印出大汉顶级漂亮的字体来。

打定主意,李孟羲找到蔡邕,他拜托蔡邕写一部字贴,把世间所有的文字都写入其中。

李孟羲还刻意要求要每个字都黄豆小,不能再大,最好是每个字都一样大,要大小相同。

这是个漫长又艰巨的任务,蔡邕得李孟羲所助,大展兴盛教育的愿望,李孟羲求一部字帖而已,蔡邕当然应下。

让蔡邕不很理解的是,李孟羲再三强调把所有字写的完全一模一样大小。

仿佛怕蔡邕不按要求来一样,李孟羲用尺子画了一个个小格子,他告诉蔡邕,字就以这样大小为准。

蔡邕暗自记下了,他决定自己也画格子比着写好了。

义学开办到第七日,李孟羲以孩童天性好动为由,他说一紧一弛劳逸结合为假,提议放上一天假。

李孟羲想的还是广告,他想让放假之后,那些孤儿们乱跑着找同伴玩耍,一个个孤儿就是一个个跑动着的广告,他们会把纸啊笔啊橡皮啊之类的文具说给更多的人听。

义学放了假,蔡邕也得闲回了家,蔡邕邀李孟羲到家里去,拿出了琴,跟李孟羲讲解琴艺知识。

蔡邕是音律大家,琴艺不凡,李孟羲没有听过蔡邕的曲子,他觉得很好听。

蔡邕与李孟羲谈起琴艺,不是一时兴起,乃是日前李孟羲客气的说了一声日后请教书画琴艺,李孟羲随口一说,蔡邕却当真了,故有今日。

蔡邕让李孟羲上手一试,李孟羲一点音律不懂,显得笨手笨脚的,这样的场景,有些尴尬,李孟羲出于礼貌很是夸了一阵蔡邕的琴艺,把琴也夸了下,把曲子也夸了,然后,他提及过不几日,就要回巨鹿去了。

蔡邕直到这时才突然想起李孟羲是刘备麾下军师来的,蔡邕点了点头,“也好,早些回去也好。”

蔡邕能说什么,能说让李孟羲不走?没理由啊,凭什么不走。

李孟羲从蔡邕家离开时,被蔡邕强塞了一张琴。

蔡邕家从里到外都透着穷,可送李孟羲的那张琴,套着锦绣。

送别李孟羲时,蔡邕颇有些依依不舍。

相识日短,相处时日也短,可这些日子以来,蔡邕和李孟羲一同谋划着搭救了故友,一同讨论书法数算,一同开办了义学,相处之融洽,相谈之和睦,直把蔡邕把李孟羲引成了忘年之交,现在李孟羲要走,不知何时再来洛阳,蔡邕颇有些不舍。

李孟羲回到巨鹿商馆,清点了物资,交代了日后的商业计划,伙计们去筹备粮草车马去了,明日就能启程回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