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青岩行(2 / 2)

加入书签

自同兴创立,庞师友还不曾踏足那里,但那个三千里外的园区,已是多次入梦。他满怀期待,但也心怀忐忑,除了看一看那崭新的园区,他也想知道那小子的近况是不是挺让人揪心。

创业人,都不会太轻松吧!

风和日丽的上午,专家组大巴车下了国道,逐渐向同兴靠近的时候,庞师友先是看到一辆辆冷藏车,而后鲜亮洁净的园区外廓映入眼帘。车与库之间、库与库之间、库与厅之间,一条条明快有效率的动线,被老教授看在眼里。

看到这些,精神更加爽朗了,做出一套曾说过的一套,本身就很了不起,他的内心从不吝啬对胡殊同的赞美。那个做方案写报告没几个人能比得上的家伙,也能做出一个从方案里走出来的园区,他深以慰然,也心有钦佩。

园区停车场,同兴的人拉着横幅欢迎农副产品冷链系统建设行的专家们。

庞师友第一个走下车来,看到胡殊同时,型貌也变了,黑西裤白衬衫,嗯,像极了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打交道的人。不过瘦得也很明显,眼睛里也少了很多从前的风采,可见操磨够呛。

这也是胡殊同苦等的时刻,带着老师看一看园区,一个自以为做得还不错的园区,也希望能让老师觉得几分骄傲。

午宴的欢迎会后,胡殊同随专家组一同考察园区,晚些时候的研讨会,胡殊同代表企业作为主讲,阐述起农副产品冷链系统建设的相关话题。

这一部分胡殊同的领会可谓深刻,抛却很多统筹性的话,胡殊同先是提到这个“系统之基”,当蔬菜水果可以上路,系统二字才有意义。而很多果蔬的滞留,并不只是车辆的不到位,还关乎整个市场的需求没有打开。

当需求无法打开,走入田间地头的车辆就会减少,因为固定的量便足以满足市场,这是多年以来形成的一种桎梏。市场的菜价贵、水果贵,这些民生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更大量的田间输出来解决。

只有田间货量丰,餐桌才能菜品足。

而需求怎样打开?

胡殊同的答案是,疏通这条链的“第一级”,因为越多的中转越意味着越多的不及时,打开田间和市场最快捷的方式,便是“直接对接”,定点超市与定点产区的对接。

这与当年胡殊同在梁户庄留下的想法如出一辙,农副产品的走出不能只靠规模化的跨区域流动,它需要多样解法的汇合。规模化解决的是批量乃至产品互补的问题,而菜和水果,却关乎每一个果农、菜农。

永远不应该指望一种辐射式的东西,真的可以顾及到每个人。

也永远不应该忽略每一棵蔬菜和每一个水果,所来的艰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