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3章 滔滔(1 / 2)

加入书签

听李盛龙说着这些,胡殊同很快便抓住了重点。

“龙哥,他们的改造方案你可看到过?”

李盛龙摇头道:“都用蜡印封着,说实话我要是看到里面写了什么,也就不至于这些天静不下心来了。当时想着帮递一下也没什么,不找我也会找别人,最多是慢一些而已。”

胡殊同看来,这几个人此时向上提报改造方案,很合时宜。坐不上双百市场的车,但不妨碍乘这一股东风,做不得国家标准的大型市场或企业,但同样可以得到政府的扶持,因为他们关乎一线的民生问题,这也十分符合国十条的精神。

农贸市场的变迁之路是时代发展的真实缩影,世纪之交是它们最辉煌的时候,后来在03年左右整改了一波,但此后的生存状况愈加堪忧。尤其是产地型的批发市场,随着全国渠道逐渐打开,被严重分流。

产地批发市场很大的一部分单量便是直供菜市场,本质上同兴与大林渔业的合作也属于这个范畴,同兴以较强的运力和仓储能力把鱼从盘渚带到青岩市面上,相当于实现了产地从沿海到内陆的迁移。

但各县的批发市场的渠道过于单一,菜市场打喷嚏,农贸市场就会感冒。而且这年头,去菜市场买菜的人越来越少,大街小巷的蔬菜店、水果店、肉店以及综合超市,无不在抢菜市场的客流。甚至于,路边摊就能解决很多人的三餐问题。

这让胡殊同不由思忖起来双百市场的下探问题,以及它的某种新可能,为什么很多农贸市场的菜只能到菜市场?要知道,超市商店都要有稳定的货源供应,农贸市场为何不能分到这杯羹?照当下这种事态发展下去,产地农贸市场大有几分坐吃等死的意思,局面打不开最终都会算到菜农头上,除了价格还有挑肥拣瘦。

但批量性产地农贸市场的桥梁作用,是不会被取代的,跳出老旧的经营观念,它仍是联通上下游的快艇。

所以,改造正当时,改造的也不仅是基础硬件。

望着胡殊同的神情,李盛龙心知这家伙又盘算起硬东西来了,实际上这位龙爷之所以和胡殊同走得越来越近,不仅是因为当年帮忙囤蒜的事。

时代大势什么的,李盛龙想的不多,但变化快是打眼可瞧,这果腹的营生要是还人为的强行照搬老一套,拿这样的东西打江湖,那是要出大事的。

而同兴,一边把菜农的营生安排了,一边自己也把钱赚了,门口一个个大授牌,把名儿也拉响了,让人发现属于这年代的大路子,他走得一路阳刚、充满底力。所以很多时候,他很欣赏胡殊同。

“龙哥,现在提改造方案正是时候,这个当口改造空间大其实也是一个筹码,因为这些农贸市场的位置很难被取代,民生改造必然绕不开。曲家营我很了解,八年前它购置的几台冷风机,那已经是距离现在最新的物件了。”

“如果能从上面得到一部分拨款,里面起码能多一个预冷大厅,还可以引进简易流水,对一些蔬菜水果进行初包装,外面也能修缮起来,包括大环境,雇一些铲车清一清烂菜山也是好的。”

李盛龙夹着烟卷歪着脖子,烟雾腾起呛了眼才直起身来,对胡殊同的这番话毫无反应。

“既然他们说青南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只要改造方案做得不要太离谱,这更棘手需改造的地方,理应让人乐观。所以我才没有明白,你在担心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