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谋划(1 / 2)
清点完后,管家来到了赵华面前,向他禀告道
“少爷,咱们堡里死了三个,杀了六十五个流民,包括射杀老爷的那个,投降的一共二百七十个,您看怎么处理。”
赵华想了想道
“都送县城官府。”
本来还想着将这些流民收下,但是转念一想,这些人已经走上了造反这条路,自己又杀了他们不少熟人,这不是玩游戏,随便接纳的下场就是给自己埋下祸根。
所以尽管知道这些都是壮劳力(不强壮的早就死在深山,或者被辉县剿灭了),但是赵华还是决定将他们押送到官府,不去管官府怎么处理。
赵华紧接着让管家给自己那便宜老爹安置了一个灵堂,按照现在的习俗准备好下葬的事情,就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躺在床上,想了半天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前世身为一个作家,他很清楚再过三年,那场拉开大汉落幕序章的黄巾起义,就要发生,自己究竟是早早的去投靠曹刘孙,还是做好准备,在这乱世中博一个黄袍加身?
先想想投靠未来的巨头,曹操,生性多疑,只可同苦,不能共甘,自己这性子有些随意,稍微不注意就会得罪他,最后落个人头不保。
刘备,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这位前半生颠沛流离,四处为家,跟着他除非是武力值爆表的关张赵,不然随时可能没了。
自己又不是什么智谋超群之辈,虽然了解这个时期的各种走势,但是真心不是诸葛亮那样的神人,稍有失误,只怕是满盘皆失,一败涂地。
孙坚,此人倒是义气之辈,为人也不错,可惜骨子里好战,每战必先,就算自己能化解黄祖之劫,也保不齐后面还有张祖之辈。
尤其是他儿子孙策,更是一个样,莫名其妙的竟然被刺客干掉,想想简直无语,最后权力都落到孙权手里,这家伙可是个心狠手辣的主。
看看父兄留下的臣子,最后有好下场的有几个?而且晚年昏聩,乱杀无辜,还不如那曹操。
这一琢磨,竟然没有一个能投靠的,什么,你说刘表,袁绍,袁术董卓,算了吧,比起那三个差的太远了啊,怎么办,难道真的自己去角逐天下?
自己老爹留下的那些家底倒也丰厚,毫不夸张的说,自己现在要是有心造反,准备上半年,就能拉起来一万人的队伍去打天下。
但是身为一个未来客,他知道这些家底看起来不错,但是想争霸天下,还远远不够,真想在这汉末有所作为,必须等待天时地利。
想要谋划天下,少不得要招揽人手,自己现在就是土地主一个,又有谁能看得上自己?这乱世中没有个谋略过人的军师,等着被人玩死吧。
现在称得上可以谋划天下的就那么几个人,李儒可为第一,可惜人家一门心思跟着自己岳父董卓。
贾诩绝对第二,可是以他那明哲保身的性子,怎么可能看得上自己。
荀彧第三,可是这是个正儿八经的保汉派,最后为了汉室江山,被曹操赐死,自己又不姓刘,没辙。
田丰、沮授、审配、程昱,离自己太远了啊,而且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土地主,拿什么招揽人家?
郭嘉、周瑜、法正、诸葛亮?唉,请放过这些孩子吧,最大的十岁,最小的诸葛亮现在都还没成型呢。
想到这儿,赵华突然一拍脑门,现在才是光和三年,刘宏卖官鬻爵正玩的飞起,自己可以先捐个官啊,不需要多大,陵川县令足矣。
这样自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后面黄巾之乱,捞些战功名望,再往上走走,等到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说不定诸侯中还能有自己一个。
这样的话,到了群群雄并起的时候,说不定那些世家豪门还能投资自己一二,自己招揽那些名人岂不是降低了难度?
至于说真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是投靠一方,还是角逐天下,就看到时候自己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手下人马到底有多壮,再去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