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祭酒出关(2 / 2)
结果姜玲珑满眼犯春,她以为刘知易在答复她。
“小妹告退了!”
羞的不行,待不下去。
我不是那个意思啊!刘知易想挽回,可她已经走了。
误会了。这可咋整,娶进门,以后日子怎么过。两个小妾他都顾不过来,又多一个,不,两个,看宋玉华那样子,非他不嫁啊。
不管了,再说吧。
第二日,送姜玲珑回去,顺道回京。
一路上无话,回到太学,得知祭酒出关了,马上去拜见。
祭酒搬进了诗家心志院,庭院深深,住在最深处的屋舍,这里收拾出来,定为诗家上舍。目前只有刘知易一人出入,因为密道在这里,加上其他学弟修为浅薄,都住在前院的外舍。
“弟子刘知易,拜见先生,恭贺先生出关!”
刘知易恭恭敬敬行弟子礼。
祭酒仿佛忘记已经把这个弟子逐出师门了,点头嗯一声,算是应下了。
刘知易见此,知道那件事揭过去了。
赶紧说目的:“先生。弟子想要外出一段时日,特来向先生辞行。”
祭酒反问:“你也要远行?”
刘知易一愣,听这口气,祭酒也要出门?
刘知易点头:“先生何意?”
祭酒道:“老夫准备带弟子外出游历,采集诗风,编纂诗家典籍,献给朝廷。”
献给朝廷?
怕是打算继续讽谏太后吧!
不过也好,都出去游历,京城或许事就少了。
“不知先生准备去何方游历?”
刘知易问道,不知道同不同路。
祭酒道:“江南!”
江南?
刘知易意外,如果是为了讽谏君王,就该去穷地方,江南富庶,天下除了京城,现在就江南稳定。中原,北地,边郡,多多少少都有些弊政。江南当然也有弊政,但这里富庶发达啊,容错率高,矛盾都遮掩着。
不过也好,这样能够同路,刘知易准备顺流而下,这是最快去大海的路径。
“弟子打算去海边,有幸与先生同路。”
祭酒点头:“甚好。这些典籍你拿好,参悟一番,若能有一二所得,老夫甚慰。”
刘知易忙接过去,然后问道:“不知先生打算何时出发?”
祭酒道:“明日。”
这么突然!
祭酒就是这么随性,难怪能开创诗道。
“弟子明日五更过来给先生请安。”
祭酒摆手:“不用那么早,吃过早饭再来,老夫要睡懒觉。”
无语了。
这样一个惫懒的人,当年怎么有毅力竹杖芒鞋走天下的呢。
捧着典籍回到密室,得挑灯夜读了。
这是一本诗集,用最好的藤纸书写,墨香浓郁,显然写出来时间不长。每一首诗中,都能感受到浓烈的诗意。
刘知易知道祭酒闭关都干什么了,他开创诗道,得给诗家留下让弟子学习的典籍啊。
厚厚一本书,翻了几页,预测一下,可能得有两千三首诗,难怪要闭关一个月,不然还真的写不出来。
刘知易回想自己凝练诗意教师弟的时候,每天一道诗意,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勤勉了,祭酒可是凝练了两三千诗意。
不过翻开祭酒的诗,刘知易却不敢恭维。
都什么玩意?
“摇摇船,摆摆渡。丝网船,海里过。”
实在不忍卒读,一看目录,是儿歌。
难怪里面的诗意清淡淳朴欢快。
翻过儿歌,看到格律词。
“俏冤家,想杀我今日来到。喜孜孜,连衣儿搂抱着,浑身上下都堆俏。搂一搂,愁都散;抱一抱,闷都消。便不得共枕同床也,站站儿也是好……”
这是写男女之情的?
继续看:“熨斗儿熨不开眉间皱,快剪刀剪不断我的心内愁,绣花针绣不出鸳鸯扣。两下都有意,两下情都有,人前怎么偷,只索耐着心儿也,终须着我的手。”
还是偷情!
“又真不真,假不假,心肠不定,长不长,短不短,和你完成,吞不吞,吐不吐……”
刘知易怀疑祭酒在开车。
这是艳词啊!
让他想到元曲,但这比元曲还艳俗。仔细回味,却又是人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情感,不是某一个人有的,而是很多人有的。
刘知易粗粗往后翻,反倒写民间故事的,才耐心看了起来。
一片七岁女孩学插秧的歌谣:“七岁小娘学抜秧,秧又短来稗又长;眼泪汪汪想爹娘。哥哥嫂嫂齐齐话:‘落里来个闲粥闲饭养姑娘!’”
好像写的是一个七岁姑娘,没了爹娘,哥哥嫂嫂逼她下地干活,干不好想念父母,还要落哥哥嫂嫂的埋怨,不能养她吃闲饭。
很真实,很无奈。女孩很委屈,哥嫂很忧虑。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多一张口,确实很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