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终于开拔了(2 / 2)
“你倒是会说话。”
金川郡主满意点头,这条太平沟是他家挖出来的。
二十年前,岭南王父子平定金川叛乱,久攻不下。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军资供给不上。金川叛乱,造成岭南几十年经营的财富荡然无存,岭南忠于朝廷的地方,不但无法提供物资,反而要靠朝廷接济,否则就无法度过危机。
一开始军事物资都只能走旱路,一担粮食从中原运到岭南,十不存一。初代岭南王开始调集人力,花费七年之功才挖通了这条运河,运河一通,岭南王父子犁庭扫穴,半年之内就平定了金川叛乱,岭南恢复来太平,为求吉利,这条运河就取名太平沟。
“只是在下有一个疑惑。既然有太平沟沟通南北,为何岭南人口稀薄?传闻,太平沟上行船,必须得有岭南王发的船照,否则寸步难行!”
岭南王府控制南商贸易,靠的就是卡这条唯一的运河,大宗贸易必然要走水路,岭南王控制太平沟,向往来商船征税,虽然获利匪浅,可间接影响了岭南经济。
金川郡主冷笑:“你以为是岭南王府阻断了南下的脚步?”
郡主话里有话,刘知易有所猜测:“难道是朝廷?”
郡主没有多言,算是默认。
刘知易不由感叹。天下经过盛世,人口已经过剩,岭南却得不到开发。岭南可是一个只比中原稍小的地理版块,大金川发源于巴山,沿途接纳五岭南流,莽山北流的无数条河流,水量充沛不输给夏江,流域长度超过一万里。冲击出了无数平原谷地,开发出来,不输给中原。
武帝之时,岭南人口刚过千万,一场金川之乱,到如今人口都没有恢复,岭南虽然划分为东西两郡,总人口反而不足五百万。这还不如夏郡一个县,刘知易家乡所在的北陵县都有千万人口。
五百万人,洒在东西一万多里,南北四五千里的广袤原野上,几乎很难看到人烟。
金川之乱前,文武两位皇帝,都对开发岭南十分重视,原因是朝廷对岭南控制有力,派遣了大量文官治理岭南。可金川之乱后,岭南王势力重回岭南,朝廷间接失去了对岭南的控制,从此开始限制岭南发展。
原来影响岭南的是政治!
朝廷不去发展岭南,不主动迁移中原百姓到岭南,靠自然繁衍,无组织的开发自然,岭南人口涨不上去,耕地开拓不了,始终不会有大发展。朝廷不主持开拓,岭南地方没有资源进行开发,临近的中原诸侯更不想看到临近出现强大势力,另外他们也不想自己人口流失,就连已经人满为患的赢郡,都长期执行禁制人口流动的政策,更何况其他郡呢。
金川郡主道:“朝廷连刑徒都不愿意流放到岭南,倒是让岭南民风变得温和了。”
她话中充满讥讽。
开发边地,除非有强势郡主,愿意冒着民变的风险强行迁移百姓,流放是一个增加人口的主要手段。可金川之乱后,朝廷流放罪犯的地方,就换成了北方边郡。八亿人口的大夏,每年流放的各种刑徒不下数十万,是一股丰沛的人力资源。
刘知易叹道:“听闻金川之乱后,岭南人户不足百万。”
金川之乱是一场大乱,被压制了几代人的岭南蛮族,一旦翻身,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无差别杀了太多人。而且他们还掳掠人口,贩卖到荒林中,跟哪里的蛮族换取武士。很难说清当年有多少人被卖入荒林为奴,总之金川之乱后,商人们开始从荒林中贩卖南蛮女子,很快成为一条产业。
金川郡主颇有些得意:“二十年来,岭南两郡,持续不断从南蛮手中赎回百姓安置,才有了如今的五百万人户。”
岭南王在岭南威望高,也有这样的原因,他是百万生民的救世主。
刘知易叹道:“单凭官府和岭南王府的财力,能做到如此很难得了!”
金川郡主听出刘知易的言外之意,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刘知易道:“这种事情。官府可以做,其实百姓也可以做。千万万万的富户去做,效果会更显著。”
岭南财政有限,每年能赎出来的百姓有限,但如果千千万万私人都去熟人,岭南五百万人,一人从荒林中赎回来一个同胞,岭南人口也能翻倍。
金川郡主摇头:“岭南严禁蓄奴!”
刘知易点头,这就是症结。
因为官府禁制蓄奴,初衷是为了恢复人口,普遍认识是,蓄养奴仆会降低人口。尤其是奴仆的户口很多都不登记,是隐匿人口的主要原因。禁制蓄奴后,在岭南人人都容易生存,倒也不会有没有主人养活,就活不下去的人。
可是这样一来,就打击来私人从外部吸纳人口的动力。事实上,从效率上讲,也影响来开发岭南的步伐。毕竟开发原始环境,需要进行庞大的前期投入。开荒,没有三五年没有成效,小门小户的自耕农很难有持续开发土地的积累。所以岭南经济发展缓慢,尽管资源丰富,却很难开发出来,开发不出来,又吸引不到更多人口。只能自然繁衍。
“你有什么主意?难道打算蓄奴?”
金川郡主问道,刘知易每每有让人惊叹的想法。
刘知易摇摇头,既然岭南已经禁制了奴隶制,恢复起来是开倒车。或许奴隶制短期内是适合岭南目前的生产力的,但人类走要向前看。
刘知易在想有什么替代的组织方式,能绕过奴隶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