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九大蠡部(1 / 2)
“我要不要下车?”
刘知易小声问道。
郡主出使九蠡城,往小了说是军事谈判,往大了说她代表大夏的国家形象。她一个郡主,车上有一个男人,不太合适。
郡主摇头:“不用了。蠡部是女人当家,蠡部权贵豢养男仆很常见。”
刘知易呵呵,这是把他当男仆了。
于是不用下车,继续坐在郡主的马车上,透过楚儿挑起的帘子,看着马车缓缓驶过吊桥。
楚儿一路挑着车帘,她回去后,会将一路的见闻都画下来,十分认真专注,这是她立功的机会。
刘知易看到,护送的三千铁骑在吊桥前停步,打着仪仗、华盖的一百力士跟随马车进城。
方戎女一马当先开道,乌获不肯落下风,与方戎女并马而行。
城墙上,站着与力士相比毫不逊色的南蛮勇士,装备相比大夏军队粗苯,用的是狼牙棒、重锤一类武器,容易加工,威力不弱,十分实用。欠缺的主要是铠甲,南蛮勇士普遍不披甲,结实的肌肉坦露在外,十分粗狂。
没人敢小看他们的实力,岭南王这次用兵顺利,主要是没有遇到南蛮主力,扫荡的主要是外围。历史上无论是太祖时开疆岭南,还是武帝时平定叛乱,都没有那么容易。伤亡数十万,流血漂橹,一点都不夸张。
郡主在马车上突然开始给刘知易讲解蠡部历史,有一些刘知易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看到过,更多则是岭南王府不传的内部情报。
“蠡部善养奇虫,本是岭南大部,有上百个氏族,人称百蠡……”
蠡部在岭南时就是霸主,有一百个氏族部落,分布在大小金川江流域,当时的大小金川还叫做大蠡河,二蠡河。金川部只是臣服于蠡部的一个中等部落,蠡部势力一度越过五岭,分布在越郡和楚郡广大地区。趁乱不断侵袭中原,夏太祖继位之初,南湖以南半个楚郡,整个越郡都被蠡部吞并。
盛极必衰,蠡部的统治模式,无法牢固统治如此广大的地区,大夏王朝合纵连横,拉拢了金川部这样的许多岭南部落,对蠡部进行了内外夹击的打击,蠡部瞬间分崩离析。残部退往小金川江流域,放弃了整个岭南。
曾经有一百多个氏族的超级部落,也仅剩下九个氏族残存,从此成为九蠡。九大蠡氏,都善于培养奇虫,各部特长不同。原本善于豢养血虫的血蠡氏最强,在下游建立了首蠡城,为蠡部之首。金川之乱后,九蠡中最弱,一直在边缘生存的飞蠡氏逐渐崛起,取代血蠡氏,成为九蠡氏族中的最强,联合九蠡,征服四方,修筑都城,建立南国,成为王族。
刘知易对这个飞蠡氏很好奇,因为传说她们真的能飞。
进入城中,刘知易好奇的打量街市,布局与中原一致,街道平直,宽阔。只是沿街看不到多少商铺,房屋建筑也很寒酸,有夯土的,有石砌的,也有木屋、草房。沿着正对城门的宽阔大街,越往里走,房屋越大,越气派。
九蠡城背靠大山,前一半拔地而起,地势平坦,后一半削山而建,拾级而上。街道尽头,是一座紧贴山崖的宫殿,仿佛镶嵌在山体中一般,宫殿的飞檐仿佛山峦向外伸展的裙摆。皇宫大殿与市井之间,没有任何阻隔,仿佛一个在街头闲逛的老人溜达着一不小心就能进宫。
金川郡主的车驾,停在了大殿之外的御阶下。
使者请郡主下车,此时不需任何人跟随,郡主的手下当然不满,没想到反应最激烈的,竟然是师姐方戎女,她什么时候对郡主这么忠诚了?或许有故事,方戎女在王府待了那么久,金川郡主如果有意拉拢,很容易博得这个单纯女孩的好感。
刘知易拉住师姐:“进了城就是鱼肉。带不带护卫没两样,现在南蛮人要杀我们,岭南王的三万大军在城外只能等着收尸。”
方戎女道:“可是郡主说,我爹要去找血虫,血蠡氏的长老肯定知道我爹在哪里!”
原来是为了这个,还以为是被郡主拉拢了。感情是被骗了。
刘知易为师姐默哀三分钟。
郡主安抚了手下,见刘知易拉住了方戎女,她点了点头,只在楚儿的陪伴下走进宫殿。她必须得有一个人跟着,否则都没人帮忙提长长的裙摆,
“放心吧。既然郡主这么说了,她一定会帮你问的。”
刘知易安慰方戎女,拉着她在御阶前坐着,御阶上,站在宫门前的南蛮武士也不管他们。两人背向王宫,看向眼前的街市,半座城尽收眼底。
街面上气氛肃杀,行人都脚步匆匆。他们装束各异,无论男女,都穿着样式简单的皮衣、皮裙,或者草衣、草裙,少数人身穿粗布制作的简单衣裙,有的头上插着羽毛,有的脸上抹着油彩,有人穿着鞋,有人光着脚,穿鞋的也大多穿着草鞋。经常有军队调动,穿着打扮相差不大,只是手里拿着武器。
刘知易很想去城中转转,只是知道不是时候,岭南王大军在城外,城内人心惶惶,他此时去闲逛,容易引起误会。
所以只敢老实的待在宫门前,跟力士团一起等待郡主。
一边等一边跟方戎女闲聊,她来岭南唯一的目的,是找方先生。方先生进了南荒,这是在京城就知道的情况,进入南荒后,一直没有消息,在坨坨波城的时候,没少跟坨坨波人打听,可他们根本没听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