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关中风云(2 / 2)

加入书签

李儒侍奉冉闵,比侍奉董卓更加战战兢兢,毕竟冉闵是个一言不合就会动刀子的人,能用拳头绝不会用嘴说话。

在李儒的策划之下,郭汜、樊稠、张济等董卓帐下的老班底,本来就有一些矛盾,只是在冉闵的压力下暂时联合,很快就被李儒分而化之。

在李儒的挑拨下,郭汜与樊稠反目,待樊稠被郭汜杀死后,冉闵出兵击败郭汜,收编了他和樊稠的人马。

眼看大势已去,张济等人只能向冉闵投降,冉闵的势力一下子激增,成了一方大诸侯,强求汉献帝封自己为大将军,彻底凌驾于三公之上。

贾诩先投段煨,被段煨猜忌之后,又投靠了张济和张绣叔侄,眼看张济和张绣投靠冉闵,贾诩提前离开了关中,一路来到了关东。

冀州安定下来之后,天下有志之士都看到了公孙越的实力,再加上公孙越发布的求贤令,一时间四方云动,纷纷涌向了北平城。

而第一个做出响应的则是河内郡司马家,司马朗带着几个幼弟,辗转来到了北平城,直接到招贤馆去应聘。

得知司马朗前来投效,公孙越对其进行了接见,考察一番之后非常满意,让其做了将军府掾属,留在狄仁杰的身边历练一二,等成熟以后再重用。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司马防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

“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防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

“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

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十二岁时,司马朗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

“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

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

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董卓进入洛阳,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其父司马防正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看到战乱四起,就决定让年仅20岁的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躲避战乱。

这时,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被抓住去见董卓,董卓质问他为何要背叛?司马朗毫无惧色,直言不讳地回答:

“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

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逃亡流窜。

虽然您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并以重刑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有所借鉴。”

董卓被司马朗说得只有点头的份,而他也成功地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带着家人逃回了家乡,从而免遭战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