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并州风云(十七)(2 / 2)

加入书签

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六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同治七年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

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达北京,拜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

同治七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

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

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省馆所书楹帖被毁,曾国藩深知其中和战利害,自引其咎,得到丁日昌的同情。

曾国藩背负骂名,病情加重,于是召来李鸿章处理案情。

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后,朝廷命其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

同治十年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抵达上海。

同治十一年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

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

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此后,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

同年二月初四日,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百姓巷哭,绘像祀之。

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

同治十二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同治十三年,建曾国藩墓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伏龙山,也是曾国藩及其夫人欧阳氏的合葬墓。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

“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

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