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 萨法维帝国的第一次接触(1 / 2)

加入书签

1660年1月27日,波斯,阿巴斯港。

齐国海军印度舰队旗下的两艘战船抵达阿巴斯港时,三艘齐国商船早已在此等候十余日了。因为担心船只满载,无法应对海湾及阿拉伯海上猖獗的海盗劫掠,便只能继续停驻于港口,等待战舰的接应。而且,齐国商船还发现同样停驻在港口的几艘英国武装商船,表现出了浓浓的敌意,这更使得他们不敢擅自单独出港。

对于这个继葡、荷、英之后,不远万里来到萨法维帝国进行海上贸易的汉洲商人,波斯人给予了很大的热情。由于海上贸易的兴起,作为昔日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地,波斯已逐渐远离世界贸易中心。再加上当年葡萄牙人占据霍尔木兹岛,大肆劫掠波斯沿海地区,严重破坏了该地的商业秩序,使得萨法维帝国对外贸易极度凋零。

好在伟大的阿拔斯一世于1622年,借助英国人的支持,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回霍尔木兹,并将其驱逐出波斯湾地区。作为一名贤明的君主,阿巴斯一世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国内出现自蒙古帝国入侵以来未有的繁荣。同时,阿巴斯积极推动波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修建阿巴斯港,发展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贸合作关系,寻找对抗奥斯曼帝国的盟友,阿巴斯还派使团出访西欧列国及沙皇俄国,建立外交关系,更与神圣罗马帝国组建对抗奥斯曼人的同盟。652年,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封锁阿巴斯港作为威胁,迫使萨法维帝国与荷兰人签署一项关于蚕丝贸易的新协定。不过,波斯人也想籍此机会多引进欧洲的贸易商人,打算重振波斯湾的海上贸易。???..Com

而荷兰人,此前已获准在伊斯法罕、大不里士、科尔曼、阿巴斯港建立商业特区,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势力快速超过了英国人。

在去年8月,来自遥远南方新大陆的齐国人也来到了波斯,他们除了带来一支规模庞大的贸易船队外,还有一队外交使团,准备前往伊斯法罕,面见阿拔斯二世,以期建立双边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

通过英格兰人,波斯人逐渐了解了一些这个南方新大陆的国家信息,虽然建立时间仅二十多年,但其发展崛起的速度非常快。从英格兰人的描述中,波斯人惊讶地得知,这个国家竟然在过去十几年中,两次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生战争。再通过向部分马来商人验证,这个齐国在战争过程中还稳占上风,一度将荷兰人打得灰头灰脸。

另外,这个国家还能生产制造大量的工业制成品,精巧的钟表,轻柔通透的棉布,锻造优良的钢条和铁器,各种小巧的五金件,精美的瓷器和景泰蓝制品,以及大量的蔗糖、茶叶、皮具……,种类繁多,而且质量皆为上乘,比此前荷兰人和英国人售卖的部分欧洲商品,要经济实惠得多。

而且,更让波斯人满意的是,这些汉洲人似乎不怎么看重金银,在将所有货物售出后,并不是像其他西洋国家那般,将得来的金银装船运回国内,反而将其全部又花了出去。

他们在波斯境内购买大量的生丝及丝织品、锦缎、地毯、马匹、羊毛、珍珠以及能在印度作为调味品的杏仁。他们甚至还从奴隶市场上购买了数百名年轻女奴,硬是将身上最后一个铜子都留在了波斯境内。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论是欧洲国家,还是印度洋上的几个帝国,虽然对于重商主义是理解和执行方法各有不同,但能获得更多的金银,并将其留在国内,却是每个统治者和商人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这个来自南方新大陆的贸易伙伴明显不将追求更多的金银当做他们贸易的终极目标,他们喜欢将所有本土生产制造的工业制成品再换成一堆堆原料和初级工业品,然后将其带回国内继续加工生产。至于获取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奴,那可能是他们国内的权贵和商人喜欢猎取异域风情,享受不同风味的女人温柔。

这种慷慨大方的贸易伙伴,应该正是波斯商人最为喜欢的类型。因为,你可以从他们身上至少赚取两道贸易利润,极大地促进波斯本地市场繁荣。

阿拔斯二世和萨法维帝国的官员们,在面对一个不远万里、主动前来寻求建立外交商贸关系新大陆国家,给予了周到而殷勤的接待。从离开阿巴斯港时,一位帝国的梅曼达尔会迎接齐国使团的到来,并陪同他们前往都城伊斯法罕。

到了都城,齐国外交使团成员按照官阶等级被安排下榻于一所事先布置好的优美宫殿,在此期间,萨法维帝国的国库会承担他们的所有食宿开支。

而齐国舰船即将离开阿巴斯港时,萨法维帝国的外交回访使团一行十余人陆续登上齐国的商船,计划前往汉洲本土,代表阿拔斯二世陛下和帝国大维齐尔穆罕默德·贝格去考察访问这个南方新大陆的地区强国,顺便见证一番他们的国家实力。

--------------------月26日,波斯,奥尔马拉。

经过二十多天的海上艰难航行,齐国一行船队抵达了萨法维帝国东南部小港口--奥尔马拉,进行短暂停留。因为船上的波斯外交使团部分人员出现了严重晕船症状,并且一度陷入危险境地。为了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船队不得不停止航行,在此进行一番休整。

在北印度洋上,每年的10月至次年3-4月,亚洲大陆被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笼罩,海面上盛行东北季风,而从5月至9月,则盛行西南季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