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2章 大清要破产,康熙怎么办?(求月票,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乾清门外,净鞭声声。

二月初八大清早,就在康熙皇帝返回北京的第三天,随着一阵鞭鸣,乾清门外的御门听政又一次开始举行了。

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规模扩大了的早朝,除了各部院堂官外,在京的中下级的官员也要参加,可谓规模宏大。因为参加这种“大早朝”的官太多,乾清宫大殿里面根本挤不下,所以就只能挪到室外举行了。

这种大早朝在明朝的时候也流行过好些年,朱元璋和朱由检这两个工作狂皇帝更是早朝天天有,满京城的官员一大清朝天不亮就得起床,打着灯笼去上朝,还得风里来雨里去,冬天西北风吹着,夏天大太阳晒着。官当久了,一个个都皮肤黝黑粗糙,看着就跟后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同志们一样......可能还差一点,古代没有防晒霜啊,而且上朝也不让戴个草帽遮阳,墨镜肯定也是不能戴的,就这么干晒着吧!

清朝刚刚定鼎北京的时候不怎么搞大早朝......顺治皇帝的多阿玛起不来,有那功夫搂着“布大妈”多睡一会儿不好吗?而且顺治也挺懒的,亲政之后只能勉勉强强五日一大朝,其余时间都在乾清宫里面随便处理一下朝政就行了。

而康熙皇帝则是个堪比朱元璋和朱由检的工作狂,十四岁亲政后,除了遇到一年三节和朝中大丧等一些必须要中断御门听政的时候,他都是坚持每天御门听政。

这努力程度,真是堪比崇祯了!

而他努力的效果......似乎也快赶上崇祯了。

这个崇祯年号到十七年可就没了,而康熙年号今年也已经数到了十四年......看着有点危险啊!

而且看着危险的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战场上的节节败退!

虽然清军在河南战场上勉强抵挡住了吴周的北伐军,用割让四府三州之地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但是北京被布尔尼偷袭造成的严重后果,又让大清朝的国势又一次下滑!

而更加糟糕的则是南方那个似乎要“自绝于天下读书人”的新大明的二号人物朱三太子的旗号,现在又出现在了天津海口那边。而且还有数万漕工和漕工家眷跑去投靠!

现在天津海口这个大清国门,已经被新大明的水师给敲破了!

不过和这些个军事上的失败相比,真正要命的还是财政的崩溃!

江南没有了,湖广没有了,江西没有了,浙江福建也没有了,广东更是没了好几年了,眼看着江北也要丢,连河南都丢了一半!

即便军事上的溃败能止住,大清朝也只剩下直隶、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淮北、半个河南,还有关外盛京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的辖区,还有一些依附大清的蒙古盟旗。

地盘看着是不小,但是收不上几个钱啊!

关外和蒙古人的地盘都是赔钱货,甘肃基本上也是赔钱的,剩下的陕西、山西稍微能有点钱,山东、直隶和半个河南情况尚可,淮北因为总发大水,又位于抗明前线,也就指望不上了。

而靠陕西、山西、山东、直隶、半个河南这么一点并不怎么富裕的地盘,大清朝一年能收多少税?折成白银能有五百万两吗?

这分明就是马上要破产的节奏啊!

这大清的财政如果破了产,抗明抗周抗元......还抗得下去吗?

眼下这形势,仿佛要坚持到康熙十七年都困难啊!

想着这些心事,人在北京,还够资格参加朝会的大清官员们,还依着礼制,给康熙来了个三拜九叩。

“平身,平身!”

康熙皇帝宏亮而且轻快的声音响了起来。

靠近乾清门的那些官儿都是一愣......这是怎么了?是真有好事儿,还是在强颜欢笑?

大家伙儿一边爬起来,一边偷眼朝上瞧。就看见康熙皇帝一身朝服,坐在乾清门外的御座上面,笑吟吟地看着大家。看见大家都爬起来了,康熙这才笑道:“今儿一清早就收到了淮南大营转来的某人密报......吴三桂死了!”

他说的“某人”,当时是指某个受命潜伏在吴周阵营中的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