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被看好的想法(1 / 2)
不过弘治皇帝对于朱厚照的想法,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原因很简单,他只是个九岁的孩子。虽然身边有王鏊等人辅佐,但是江南地区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面对朱厚照的改革,自然是合力反抗。涉及到利益问题,会令他们空前团结。处理起来会异常艰辛。
但是,成不成功,弘治皇帝并不在意。最主要的是,太子朱厚照能够得到历练。
弘治皇帝由于小时候的磨难,身体很不好。登基后又十分劳累,身体状态也是每况愈下。虽然刚到而立之年,可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弘治皇帝还是希望太子朱厚照能够早日成才,以便接替皇位。
朱厚照自然不知道弘治皇帝的想法。他既然决定这么做了,那就是一定要成功。
因此,父子俩虽然谈的是江南一行,但是由于想法不同,思路也就不同。
朱厚照对于弘治皇帝的告诫,并没有当回事,只是表面答应了而已。
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的网络写手,熟读明史,自然知道大明的各种弊端。
而对于这些弊端。有些是朱厚照知道对策的,有些则暂时没有好办法,解决起来十分困难。
但是朱厚照并没有气馁,他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用心,定然能够解决这些弊端。即便是无法彻底根除,起码能够做到不让其继续恶化下去。
朱厚照在众多朝臣的送别下,离开了京城。
从京城到江南,走运河,要比陆路好很多。因此,朱厚照一行走的是运河这条路。
自打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由于北方的经济远不如江南地区。大明王朝只能依赖于江南地区的物产,仅漕粮每年就得四百万石。
而将这些物资运送到京城,大运河无疑是最大的依赖。
初期还效仿元朝,通过海运运输,后期就停止了。使得大运河成为了连接京城和江南地区的唯一通道。
除了粮食,蔬菜瓜果、丝绸、瓷器等日常消耗品也都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
随着京城王室人员、文臣武将、百姓、军队的增长,所需粮食、丝绸等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大运河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再加上年久产生的淤泥,雨季的洪水,严重影响了大运河的运力。
这些问题,朱厚照在大臣的奏折中了解了许多。在研究明史过程中,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朱厚照和王鏊、许进等人,在船头看着风景聊着天。
其他人对朱厚照都十分恭敬,只有许进一副不卑不亢,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
朱厚照对于许进的无礼,丝毫没有生气,反而是主动与许进聊起了他在边关的辉煌历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