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章 再会于殿试(1 / 2)

加入书签

招标、承包制度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杨斌颇感兴趣,问道:“敢问具体详情?”

张瑞耐心解释道:“官府将会公示一份驰道修建计划。凡鹰扬将军府治下百姓皆可参与投标。例如从华阴县至新丰县一段驰道百余里。官府交由尔杨氏来修建,尔等需要多少金钱,耗时多久,如何施工以保证符合官府标准,以上种种详细造册,上报官府。官府将会详细比对各方册文,然后选择一份最合理的方案。”

杨斌作为一个管理数千人的大族族长立即发现其中丰厚的利润。百余里驰道,自己招募数千名杨氏族人,历时数月修建完成。可以为全族每一个普通子弟都赚取到一份不菲的收入。

而且这还不算完,如果自己以一千万钱的报价中标,获取工程建造权,结果只支出了八百万钱便建造完成,那剩下的两百万钱岂不是全是自己赚到的财富?

嫌弃铜臭味的永远是单个的士人,作为整体的世族、豪强永远都不会嫌弃财富过多。相反他们会不择一切手段去敛取财富,盘剥百姓、土地兼并、走私货物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后世很多愤世嫉俗的青年喊出豪强、世族皆是该杀之人,杀光汉末世族就能拯救诸夏。

虽然这种想法略显偏激,但也由此可见世族、豪强在聚敛财富这方面的确实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这项后世制度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会拉拢世家大族与官府的合作。将他们的目光吸引到基础建设上来,不要成天盯着农民手中那几亩薄田。

眼前的杨斌便很快厘清了其中利弊,找到了一条带领全族发家致富的方法,因为被强制分户的地触感消散几许,脸上挤出一缕笑容,对张瑞说道:“杨氏愿为鹰扬将军分忧。某今日回去便招募族中青壮,征募能工巧匠,为驰道建设早做预案,以期能为鹰扬将军为业略尽绵薄之力。”

待杨斌离去,司马朗问道:“主公,招标事宜由哪部曹司负责?”

“将作监长丞裴辑全权负责此事。如今还只在草案阶段,并未施行。潼关建设依旧以官府为主。”

关于让世族承包基础建设的议案,并不是张瑞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有很多具体细节、制度与检验标准都需要大量文臣详细比对、验证然后明文规范。

这也是张瑞养那么多文臣的根本用途。夫可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而目光转回潼关,张瑞吩咐道:“孤将从太原、河东、河内、京兆尹四郡征召四千名工匠至华阴主持潼关建设事宜。但徭役最多河东与京兆尹各自出一万。修建潼关所需青壮,还是需以华阴县为主。尔需迅速厘清县内户数,清查隐匿户籍,招纳东方逃避董卓之难的流民。”

聚集两万余徭役大兴土木,每月光耗粮就接近三万石,加上来回往返,已经不亚于当初发动的河东之战。

所以建设潼关必须以华阴县的青壮为主力。

司马朗立即躬身应诺,说道:“某必不负主公所托,清查县内每一个隐匿户籍,尽可能招募更多徭役,参与潼关建设。”

为了修建潼关,鹰扬将军府出动了上百名参军,三千余将士配合数百名精明能干的杨氏族人,用了整整六天时间,详细测绘了华阴县境内的各处险要之地。

最终选址在北临黄河,南踞山腰的险隘之处建关,大河之水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十分符合潼关这一名称。

雄关设计高达十八米,长两百二十米,宽达十二米,城墙上足以并行六匹骏马。

其南侧为险峻无比的太华山,人力完全无法翻越。北侧则是滔滔大河,激流汹涌。

当雄关建起,从关东进入关中,潼关便成了不可绕过的门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