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是民富国强,而非国富民强(2 / 2)
当初为了建设牧场,上郡太守李严使用过一次地图开疆,大手一挥,就将上郡向西延申了数百里。东西都以黄河为界。黄河几字形中间近一半的面积都归上郡所辖。另一半则在朔方郡境内。
黄河几字形形中间这片区域是出了名的地势平坦,水土肥沃。
如今地广人稀,还是京畿腹地。
百姓们托着下巴稍微一寻思,蓦然就发现这似乎是一块天然的膏腴土地。
在这里大规模开垦土地,卖粮往京师长安,似乎是一件利润极为丰厚的生意。
虽然所有人都厌恶豪强、大族,可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能推动一片区域开发的往往是这些独立自主性极强的豪强。
他们就像是弱化版的封建领主,领导着一群朴实勤劳百姓,开垦荒田,砍伐树木,建设一方。
上郡当初是李严匹马收复的,为了开发这个荒无人烟的郡国,曾经官府颁布的那道“百姓开垦荒田,连续播种三年,田地则为其有”的政令一直没有荒废。
于是便有大豪族瞅准了这个机会,专门雇佣百姓来这里开荒垦田。豪族出耕牛、曲辕犁、出种子,百姓大规模耕种。
大规模耕种早在华阴县,司马朗就给所有人生动的上了一课。
如今上郡的便利条件还在华阴之上,平坦而又一望无际的原野,只要扶着牛向前一直走,一天再慢也能走近十里(四千一百米)。
一户豪族,提供五十头耕牛,一天就能开垦上数百亩良田。
从孟国立国到孟朝建立,连续为天下减免田税两年,这些豪族赚的是盆满钵满。
因为长安的人口连年增加,粮食需求也越来越大。后世为了解决京师粮食短缺的问题,每个朝代都要花费巨额的财富以漕运来供应。
所以这些豪强在上郡生产的粮食完全不缺销路。
这带动着许多普通百姓也陆续搬迁到了上郡、朔方两地。
对普通百姓而言,不论官府如何鼓励手工业生产,最安心、最向往的生活,还是家中有数百亩良田,粮食丰收,仓廪充实。
而地势平坦,地处京畿,地广人稀的直隶北部郡县完美满足这些普通百姓的所有向往。
在北庭镇抚使所部军队开始在长城外建设受降城军镇体系,作为进攻型要塞,边疆前线远离长城数百里时。孟朝百姓也果断的掀起了直隶北部大开发热潮。
这无疑是封建时代最美好的时刻之一,值此时,天下大乱已平,人口损失泰半。活下来的百姓,家家户户手中都有大量荒田,可以安心的投入生产。
若能够俯视大地,就会发现中原大地此时各处皆是一处处整齐的田垄,碧绿的麦田。
虽然人口远远不及前朝腐败的王朝末年。但新朝廷官府能掌控的资源,远远超过前朝无数。
所以现在是民富而国强,而不是国富民强。
在直隶百姓的带动下,并州百姓也开始向北部开垦雁门、定襄等往日里胡虏流窜,经常有鲜卑抄掠的郡国。
这也是为什么并州只有二十九万八千户,田籍却有三千二百万六千亩的原因。
民富国强,绝不是虚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