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无实物表演(1 / 2)
短视频的事情敲定,大家就行动起来。
周海留下来,跟顾长安一起确定表演的内容。
顾长安这会儿才知道周海不但是学表演的,也学了编剧,用这家伙的话来说,江湖难混,艺多不压身。
李晓东则去的拉人,主要是两个,一个化妆小姐姐,另一个是灯光师,其它的李晓东自己能将就,这两个专业性比较强。
化汝小姐姐就住楼上,二楼,二零四的租户。属于后勤,叫于晓。
顾长安认识,来影视城不到三个月,干的就是蹲在影棚给群演化妆的活,早上起的比群演还要早,还要随时准备着给相关人员补妆,活儿是真辛苦,私下里大家也议论着,这位小姐姐不晓得能支撑多久。
影视城这边不管群演还是后勤,人流量都很大,来来往往的,一茬换一茬。
大浪淘沙,淘剩下的,要么是黄金,要么是顽石。
于晓这会儿是义务劳动,当然少不了一顿大餐。
顾长安估计着小姐姐也有些小心思,这一行在低层的时候太苦了,每个人都在熬资源。
灯光师叫杨辉,影楼出身,也是半个摄影师,三十七八了。
这位经历比较传奇。
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左右的时候,影楼业特别红火,这位就是那个年代进影楼学的摄影,三年的摄影学徒,杨辉几乎没学什么真正摄影技术,但影棚的杂活却学全了。
第一年就是打杂,帮顾客换衣服,换背景,整理影棚,打反光板等。
第二年,除了上面的活,又接触做相册和灯光,然后专业一点的就是暗房,主要是冲洗黑白照片,彩色照片有专门的冲洗店。
那个年代,黑白艺术照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第三年,终于实质性开始学摄影,能接手一些普通的儿童照拍摄。
然而这个时候数码影像崛起,再接着智能手机普及,以及一些城市婚姻观念的变化……
以前每一对新人结婚,首先是拍婚纱照,拍照的时候要换好几套衣服,最后拍出来的照片要上百张。然后做成大大小小几本相册,另外还要做四十八寸到十寸之间大小不等的相框,最大最好的双人婚妙照基本上要摆在新人新房床头的。
顾长安就记得他小时候,父母房间的床头就摆了一个大大的相框,里面是父母的婚纱照,床边的床头柜,更是摆了厚厚几本相册。
当然,多年后,它们的归宿是碎纸机。
而这些所谓仪式形的东西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渐渐消失了大半……
婚纱照依然会拍,但最多也就一两组,挑出两三张最好的,弄一个十寸桌面小框摆在床头柜上,有个记念,相册大多是电子相册……
至于平日的纪念照什么的,一个手机就搞定,影楼业至此渐渐成为夕阳产业。
杨辉从影楼出来,影楼业就不好混了,他先是在自家县城开了一间摄影工作室,设备买了一堆,最后却是亏了。
最后就直接跑影视城来了。
影楼的影棚跟摄像影棚大差不差,这家伙从学徒开始在影棚里斯混了五六年。
场景、灯光、拍摄、样样不差,他一个人就可以统畴一个摄制组。没几年,在影视城这边就小有名气了,许多场务喜欢请他,手上活不少,这位在影视城的后期圈里算是有些咖位的了。
李晓东把他找来是下了本钱的,也说明李晓东虽然嘴上讲,他选的素材不一定被寻用,但实际上却有志在必得之心。
于晓和杨辉到103的时候,顾长安同周海还在商量剧情,基本确定无实物表演。
这段时间,周海同李晓东两个泡了不少剧组,有关群演生态的镜头拍的够多了,所以在这个短视频里面不需要再涉及任何群演的生态,群演生存的艰难已经一目了然。
那么接下来,他们这个记录群演的短片还需要向观众展示什么呢?
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一个争议点,群演到底是不是演员?
有些观点认为,群演不是演员。
一来,群演大多不具备专业技能,谁都能上。
二来,群演在片子里大多起到的是活动道具的作用,你不能说道具它是演员吧,当然这话有些刻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