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微服私访(2 / 2)
蓝鑫舍得花钱,加上皇家画院有一群鉴赏力卓群的书画家给他做参谋,让他收到一些顶级书画之作,若是他把这些画作带回到现代,每一幅都是国宝,问题是,通过科学仪器检测会认为他拿出的画作存世时间有问题,会认定为后世仿造的,但仿者也是大家,仿造时间不短了,也是古画,依旧能够卖出天价,称之为国宝亦可。
特别喜欢的古字画,为了更好的保存,蓝鑫一般存放在随身储物空间。
近几十年的作品,蓝鑫挑选出一些精品,让人挂起来,方便欣赏。
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蓝鑫鉴赏字画的能力越来越高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俗人,很多时候,他收藏一件作品,都会考虑作品的价值。
把隋唐字画放在随身储物空间中,蓝鑫就是惦记着将来回到现在,拿出这些价值连城的字画显摆一下,他会拿字画和黄金作比较,如果比不上同体积的黄金价值,他就有点看不上。
其实,蓝鑫根本没有必要担心这些,隋唐距离二十一世纪,足足一千多年。
一般的纸绢,就算好好保存,一千多年的时间,也都坏掉烂掉了。
一个唐朝无名画家的画作,有后人的提拔,不管提拔的人是不是大名人,只要能够证明流传有序,证明画作真的是唐朝时期的作品,就算有点破损,也可以卖出天价。
卖个一两个亿,真的不是事。
一立方米的体积,存放几百上千幅装裱好的字画,不是难事,显然,在现代,隋唐字画远比同体积的黄金值钱。
其实,就算在十世纪的乱世,隋唐名家的画作也很值钱。
一幅吴道子的《神仙图卷》,为了买下它,蓝鑫花费50万钱(500圆)。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天价,可对于蓝鑫而言,真不算什么,一面巴掌大玻璃镜能换两幅这样的作品。
若是随身储物空间装满东西了,想存放更多的字画,完全可以把轴头、画杆去掉,而存放皇家画院画师的作品,不要装裱,随便一卷,就放入空间,占用空间会更小。
……
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力。
蓝鑫重生之后,一直很重视大明帝国各个领域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比明昊前一年(公元958年),明昊六年,大明帝国在造纸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增长。
和六年前相比,大明帝国造纸产量增加了上百倍,加上活字印刷的推广,大明境内书籍存世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大明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明的纸,大明的书籍,并没有禁止出口,但蓝鑫不鼓励纸张、书籍的出口,要求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出口关税。
相比他国,大明制纸的工艺更加先进,成本更低,加上生产环节不征税,就算出口时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关税,加上不菲的运费,大明纸出口到国外,商家依旧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
相比贩卖大明纸,贩卖大明活字印刷书籍,特别是皇家印书馆出版的书籍,利润会更高。
过去一年,皇家印书馆净利润超过3万圆,若是刻意追求高利润,翻个两三倍不是难事,但蓝鑫要求皇家印书馆控制利润,售书给国内的学校,价格便宜一些,而批发卖给出口商的书籍,价格会更多一些,批发价和国内的零售价相当。
这个时代的书籍很贵,尽管蓝鑫通过各种办法压低境内书籍的价格,书籍依旧很贵,一套《唐诗三百首》就卖两百文。
蓝鑫想通过义务教育的方式,提升大明国民素质,可了解事情后,他发现想要让这个时代的学龄儿童完成六年制义务教育,太难太难了。
学费可以免,书本费可减半,但不能免费。
六年不行,那就三年。
小学六年分成了前三年的初小,以及后三年的高小。
十年内,学龄儿童的初小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百分之八十,这是皇家小学成立之前,蓝鑫心里制定的目标。
在大明境内,认字,能读会记的人很容易找工作,收入不错,若是心思活泛一点,那赚钱就更容易了。
农民百姓不是瞎子,看到身边读几年书的小娃收入都比自己高,心里会做出比较,觉得想着进步,自己年龄太大了,不能进学校读书,但是,自己可以咬牙供子女读书。
只要子女争气一点,就可以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做父母的,能够得到直接的好处。
很多读书人,觉得大明天皇德仁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国主,给天底下的学子们盖了很多好学校,皇家出钱雇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学费免了,而且书本费也很便宜,国主鼓励子民把学龄儿童送到学校上学。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子女笨,读书没有出息,但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邻居,都会劝他们送孩子去学校读书。
“天皇陛下是不是值得我们敬仰?”
“值得,我很敬仰天皇陛下。”
“德仁天皇鼓励孩子入学读书,我们这些百姓是不是应该支持?”
“应该支持。”
“那你为何不让你的子女去读书?”
“我……好吧,我明天就送孩子去学校读书!”
时代在变化,一些人的想法顺应潮流而变,同时,影响着身边的人去改变。
变化,改变,进步!
大汉国更名大明国后,境内很多有学识的人逐渐感觉到这个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力一天天强盛,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贪官污吏也变少了。
“盛世来临了!”
一些人不仅自己心里这么想,还表达出这种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