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九章 阿瞒竖子,不足与谋!(1 / 2)

加入书签

汝南,平舆县。

汝南郡作为豫州第一大郡,地域辽阔之广,几乎涵盖了半个豫州的面积。而豫州作为天下之中,领地内几乎皆是平原沃土,再者农业为主的时代,自然无比富硕。

其内又是四通八达,向东直抵徐州,向西可通南阳,北上可达兖州,南下可至扬州,是个天然的四方枢纽,亦是战略要地。

有实力的人占据这块地盘,自然能大展雄风。

没实力的人占据这块地盘,却是要四处受气。

而作为豫州首府,汝南不仅仅是豫州闻名,在整個大汉也是最顶尖的州郡。无论是富硕程度,还是人口、田亩、赋税等方面,可以说是除了南阳郡之外的大汉第一大郡。

政治方面,汝南袁氏更是四世三公,天下闻名,是如今当之无愧的士族领袖。

虽然发迹之后,袁氏便迁居到了京城雒阳,但作为起家的根基,袁氏自然也不会放弃汝南,几代经营下来,偌大的汝南郡俨然已经成了袁氏的天下。

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袁术自然不会不利用,所以当讨董结束之后,袁术占据豫州的同时,更是将治所从沛郡搬迁到了汝南。

所以现在的平舆县不仅是汝南郡的治所,更是豫州治所。

讨董归来之后的这大半年,袁术作为当初讨董的盟主兼当朝大将军,便顺理成章的接盘了豫州。除了大力发展地盘,拼命招募军队扩充实力之外,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便是……

修筑宫殿,搜罗奇珍异宝。

嗯,这里面的奇珍异宝,当然也包括了美人……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接着奏乐接着舞,享受就完了!

袁术为人有任侠之气,更是出身顶级豪门,自幼便养成了奢华的生活方式。

再加上讨董之后声势大振,不少世家的青年才俊以为他袁公路是乱世中最靓的仔,便争相前来投奔。

时间一长,人才一多,袁术难免有些把持不住。

在他看来,自己之前引领了反董浪潮,又成功当上盟主,后来更是一波操作秀翻了董卓,最后荣登大将军之位,地位上已经是天子之下,世人之上!

眼下国贼董卓已除,自己也已经建功立业,袁氏声望达到顶点,这可都是自己的功劳!

而劳苦功高的自己,怎么就不能效仿历代天子修建园林享受享受?

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更何况袁术深信谶纬,叔父袁隗的教导他也不曾忘却,一贯认为刘氏天命已衰,袁氏当代汉自立。在如此认知的加持下,袁术更是要拔高自己日常的礼仪规格。

毕竟作为未来的天下之主,自己的待遇可不能含糊,唯有极尽奢华,方能彰显地位!

至于接下来的剧本,当然是先养精蓄锐几年,然后出兵攻占天下,最后扫平乱世,开创属于他袁公路辉煌时代的新篇章。

这一切在袁术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

毕竟,谁让他是一个奔跑在高速公路上的男人呢。

可袁术的顺理成章,落在别人身上却是沉重的苦难。

比如……他治下的百姓。

征兵没问题,赋税也没问题,可问题是,袁术根本没有一系列的安抚民生的政策作为支撑点。

短期之内,他当然可以消耗底蕴来换取兵力和粮草,但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撑不住。甚至根本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因为现在就已经有百姓快撑不住了。

平舆县内,张灯结彩,欢欣起舞,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繁华。

而平舆县外,却是一片破败。

夏收刚过不到两个月,便已经出现了因粮食不足而产生的流民和盗匪。

最深刻的危险,往往就隐藏在最花团锦簇的表面。

此时袁术治下的豫州,便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但袁术对此是毫无察觉的,他麾下那些世家人才也不会在意黔首的死活。

而往往有那么一两个有识之士,可他们的声音,终究还是淹没在了滚滚浪潮之中,根本传不到袁术的耳边。

这一日,平舆城内来了一位客人,正是袁绍派来出使袁术的许攸。

长垣和昌邑战败的消息,几日前便已经传到了袁绍的耳中。虽然他麾下仍有近十万大军,但只能困守孤城,将士们士气低落,全无战意。

长此以往,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最可怕的是,袁绍军中断粮了。

失去了三城一线,互为犄角的防御阵列后,徐州军随时可能从四面八方往围过来,袁绍自然不敢派人去兖州南部征调粮草,断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辛评并没有跟曹操前往司隶,而是在张飞与曹操的混战中不知所踪。等过几天他再出现时,已经现身在了定陶城下。

叫开城门后,辛评飞速冲入县衙,将曹操战败的经过禀报给了袁绍。

当然,他那句标志性的口号,还没忘了再复述一遍。

“主公,祸事了!”

坦白来说,袁绍对这句话已经产生了生理反应。听到这标志性的声音和熟悉的话语之后,袁绍整个人顿时脊背发凉,当场翻起了白眼。

当辛评将整场战争的经过复述一遍,末了又说曹操背信弃义,逃往司隶地界后,袁绍就再也绷不住了。

砰!

袁绍一拳砸在桌子上,整张脸因过度愤怒而扭曲不止,口中怒声道:

“阿瞒竖子,不足与谋!”

好一通发泄之后,袁绍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眼下再怎么生气,对时局也于事无补,最后还是得想办法度过危局。

思来想去,好一番斟酌之后,袁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向袁术求援!

袁术一贯因出身而看不起自己,这点袁绍当然清楚。若非万不得已,这条路袁绍连考虑都不会考虑。

可眼下……

要么死,要么向袁术低头。

袁绍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毕竟只有活着,才能有重整旗鼓的一天。

可自己这个弟弟实在是太执拗了,袁绍担心他看不清形势,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便派了麾下最能言善辩的许攸前往,并叮嘱他一定要对袁术阐明利害,请他发兵救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