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建州之战(上)(2 / 2)
努尔哈赤在此前向万历皇帝解释遭拒之后,他愈加感到局势的紧迫,因此此次带兵3万北征自然不是简单的对这个一个辉发部的。
攻灭女者之后,努尔哈赤直接转到向西,对紧挨着铁岭,后世辽宁省西丰县附近的哈达部展开进攻,此事哈达部刚刚经历了寒冬粮食短缺,根本无力抵挡努尔哈赤的攻势。
很快以哈达部向努尔哈赤降服,联合一起对叶赫部展开进攻的结果而告终。
努尔哈赤打下哈达部之后,借着哈达部得一起出兵叶赫部的承诺,尽搜哈达部众北上(后世四平~长春)的叶赫部。
叶赫和乌拉部占据着后世广袤的吉林平原地区,势力是海西四部中最为强劲的。
努尔哈赤自问以现在的势力即便战胜了叶赫部也是两败俱伤的的结果,因此他威逼哈达部进攻叶赫是假,趁机吞并哈达精兵是真。
努尔哈赤带着哈达贝勒孟格布禄及部众北上叶赫部,随后斩杀孟格布禄头颅献给叶赫贝勒纳林布禄。
叶赫与哈达之间本来就因为边界问题有着矛盾,此前只不过是因为有建州努尔哈赤这共同的敌人这才联手在一起。
努尔哈赤直接以哈达部头领孟格布禄邀请自己进攻叶赫老朋友,自己已经将其斩杀为借口试图与叶赫贝勒纳林布禄修复关系。
其表示愿意与叶赫部万世休好,并可以平分哈达部的领土和部众,这样的条件无疑是非常诱人的。
要知道努尔哈赤怎么说都是纳林布禄妹夫,虽然现在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已经被秀家掳去了日本,但是两人在法理上的亲属关系还是存在的。
努尔哈赤又以明国即将发兵女真威胁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邀请他联合起来对付明军。
要知道在万历十六年(1588)三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统帅海州,辽阳明军以三日急行军的快速奔袭,率军至开原。
前任叶赫贝勒扬吉努与清吉奴兄弟就是被李成梁斩杀,其子纳林布禄继任为叶赫部贝勒,尽收叶赫部余众,一直想要其父复仇。
此次努尔哈赤给出的理由和诚意确实不是纳林布禄可以拒绝的,特别是在分得了一部分哈达的土地和部众之后,纳林布禄直接和努尔哈赤歃血为盟互称兄弟。
….努尔哈赤在去年的两次远征,先获得了大量朝鲜制造军备的工匠,又攻灭了辉发、哈达两部,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填充四旗本部充实的牛录,更是和海西女真第二大的部落叶赫部联盟,可谓是收获满满。
如今军备甲胃已备,兵丁充裕,极限可以拉出一只5万人的大军出来,还真不是随便一只官军可以进剿的存在了。
有人可能要问,这一年明军难道是在看戏吗?
当然不是啊。首先万历皇帝从下达聚兵的命令,再到西南、东南的兵丁到达辽东最起码要大半年的时间,乘着这个功夫辽东上下正以新的辽东总兵刘綎为主展开内部清缴的运动。
至于理由非常简单,努尔哈赤为什么可以在近10年中发展成这个模样而没有丝毫的风声,这要说辽东上下没有包庇谁信啊?
如今大战在即,刘綎害怕军事机密被泄露,因此主动上书顺应石星和万历的心思,开始对辽东军官进行分辨,首当其冲的便是宁远伯李成梁一家。
其家丁出身如查大受、祖承训者皆受到了牵连。
特别是祖承训,其向后在平壤、逍遥山两败日军,却没有受到惩处的事情更是成为辽东军官相互包庇的铁证。
可以说从外面的情报来看,已经有丰富战场经验的真田信繁对于此次北伐建州的前景真的不少特别看好。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建州非蛮夷也,兵利甲坚,丁勇悍勇无谓,肥铁炮抵近射击不能伤之。”
结合上次布尔哈通河之战的经验,真田信繁认为应该寻求稳固的阵地,以铁炮消耗女真有生兵力。
但是他也提出这样的选择依旧非常冒险,因为女真有精骑不下2000之数,如今整合辉发、哈达部众,获得盛产马匹的叶赫及蒙古诸部的支援,其骑兵的数量只多不少。
与之相比,日军、朝军以步兵为主,在建州的山区尚且可以列阵抵挡一番,若是到了相对平坦的地区,双方拉开阵势一打,我方恐难得胜,反而有陷入包围的危险。
对于刘綎的军事才能秀家还是有些底气的。
历史上的刘綎因征讨缅甸王南达勃因(莽应里)而成名,与邓子龙大破缅军于姚关以南,并招抚孟养、木邦、孟密、陇川各土司。
后又曾参与播州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打败小西行长等率领的日本军队,屡立战功。他还给加藤清正写过劝降书。
在萨尔浒之战中,在杨镐分兵四路进兵的胡乱指挥之下,刘綎是唯一出言支出其问题的人。
后来在西路主力山海关总兵杜松遇伏惨败,全军覆没,继而北路马林败逃开原的情况下,东路军刘??反而进军深入三百里至深河,连下三寨,直入栋鄂路,大有威逼赫图阿拉的架势。
最后虽然中计被努尔哈赤打的全军覆没,不过却实给予了建州重创,使之数年不能西进辽东。
历史上面对那般艰难的局势刘綎尚且能打出那样的战果,眼下努尔哈赤的实力并不强劲,秀家是有信心在他的指挥下可以全取建州讨灭努尔哈赤。
果然很快从朝鲜方面传来了刘綎的军令,要求日军在3月15左右北渡鸭绿江,对建州女真南部展开攻势。
或许是为了监督日军完成战略目标,又或许是对日军战力的不信任,刘綎派遣副总兵高策、副总兵吴惟忠、朝鲜防御使权应铢,朝鲜忠清道节度使李时言领明军3500人,朝鲜兵2万余人与日军一道北出鸭绿江。
.
日月合明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