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章 南洋征兵忙(2 / 2)

加入书签

谷藝  尤其是来应募参军的大多都是当地华人,他们虽然会说英文,但名字基本上都是中文名字,这无疑也增加了乔治·布莱克的工作难度。

不过好在能够通过初选得到法师团备选资格的年轻人大多都有着不错的文化程度,加上这一时期东南亚基本上都是英法和西班牙的殖民地,他们倒是都会用英文书写自己的名字。

一边为这些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登记,乔治·布莱克也在一边感叹于他们的参军热情。

和欧洲战场不同,亚洲地区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日本自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到如今已经祸害和肆虐中国长达九年时间,欧战的爆发只不过是给了日本人一个全面侵华的借口而已。

而这也导致在东南亚,很多华人都希望能够去打日本鬼子。

虽然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很多都是离开故国多年,在当地落地生根甚至繁衍了好几代人,但他们却自始至终未曾忘记自己的家乡。

眼见故国沦丧,其中相当多的有志青年渴望回到祖国,参加到抗战中去。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回国参军,绝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徒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报国无门。

只能以捐钱捐物的形式,为国家抗战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海外游子也为抗战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根据战后的统计,南洋华侨在1937至1939年,认购救国公债51150346元、国防公债6265138元、金公债2915880元又22924金铸;到了1941年夏,共购债6.82亿元;截至1942年,购债总额已达11亿元国币之巨,占国民政府发行公债总额的1/3强。

这些公债战后国民政府并未偿还,与捐款无异。

而今能够得到一个回国参加抗战的机会,南洋地区的各个华侨团体自然是踊跃参加,纷纷将自家的年轻人送来,希望他们能够为抗日救亡出一份力。

如果乔治·布莱克是个英国人,他或许对此不会有什么感触,但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却还是有不少的感同身受。

自公元一世纪耶路撒冷被罗马攻破以来,犹太人流散在世界各地已经流浪了快两千年,一个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是悲哀的。

所以乔治·布莱克能够理解这些虽然从父辈开始就未曾见过自己故国的年轻人,却如此踊跃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国家想要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感。

就好像对一个犹太人说,可以重新回到圣城耶路撒冷,他也是一样会不惜一切的。

只是不知道何时,犹太人才能有自己的祖国呢?想到这里,乔治·布莱克也不免哀叹了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