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5章 1.144 天下名巧(1 / 2)

加入书签

先前,楼桑寝肆有前后二院。

前院重楼巍峨,后院排设工房。堆积麻丝、生牛皮之仓房,熬制牛胶之胶房,压制麻垫之碾房,缝制垫面里衬之绣房等。

后起“回”字,四面重楼。中庭迭石鱼池,曲径通幽,另建园囿。寝肆遂改为蓟王家邸(舍)。隶属少府,专掌王室,通商互市。

寝肆主事,改为邸丞。一干人等,皆为邸吏。由工升吏,皆大欢喜。

绣楼位于东楼。蓟国技艺最佳之缝人、女工,皆受聘少府,为王宫织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王宫御赐百官,四季朝服,皆出绣楼。

百二十蹑织机,便居中置于各机房之内。

时下织绫机,后世称“多综多蹑提花机”。

提花机,又称花机、花机子。为华夏古代织造机械,最高成就。直到十八世纪末,仍领先世界。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原始织机,称“踞机”或“腰机”。距今已有六千余载。乃现代织布机之始祖。据信,最迟殷商时,华夏先人,已能织提花“绮”。周时,已能织多色提花锦。

提花机,能分别升降各根经纱之机构,称“综”。用来驱动综框之踏板,称“蹑”。

一蹑控一综。故“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

因花纹复杂程度不同。“综”、“蹑”数目,亦不尽相同。后世统称为“多综多蹑提花机”。最迟,战国时已出现。

通常而言。两片综框,仅能织平纹。三、四片综框,可织斜纹。五片以上,方能织缎纹。蓟国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足见花纹精美。无怪一匹万钱。

须知。提花织技中,最难掌握,便是“结花本”。所谓花本,便是将设计纹样,分拆成一根根经纱,再比照织绫机工作原理,编制成一整套织造方法。

《天工开物》有载:“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杪忽(极小)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

即是说,织工若想把设计好的图案,原样复刻在织物上,便需依照图案,编撰出全套织造步骤。依次踏蹑,上下提综。使千丝万缕,纵横编织,无有差池。匠心独运,足见一斑。

若不能理解。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将已织成散花绫,抽丝剥茧。每一根彩丝,应位于何处。经纬几何,皆需由织工,提前编撰成册。此册,便唤作“花本”。

再循花本,逐次踩踏百二十蹑。编织千丝万缕。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正如眼前这般。

百二十蹑织机,四四方方,巨大机体。四女工,各居一面。东南西北,依次踏蹑。蹑板排列如琴键。一面三十蹑,编号从一至三十。东(面)女(工)踏一,西女踏十,南女踏七,北女踏九。此为一轮。而后再变换蹑板,或三七二一,或四九三六。如此周而复始。女工织锦,好比合奏一曲。配合默契,无有差池。

观女工织绫。当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步错,步步错。

步步惊心,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马钧废寝忘食,钻研多日,渐有心得。

改进之法,无非减人,少蹑。

如能将百二十蹑,减为九十蹑,三人可织。减为六十蹑,二人可织。减为三十蹑,一人可织。

然,如何才能减蹑。

楼桑将作寺,机关署,精舍。

马钧正苦思冥想。忽闻好友来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