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对策出炉(2 / 2)
“所不同的是,不需官员举荐,只要是举人都可以进京应试,也分为会试、殿试两场,考取者授以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也不算埋没了人才。”
“博学鸿词科不同于恩科,开几科,或是几年开一科都由朝廷视情形而定,如此便可收放自如,朝廷则完全占了主动。”
“好,”乾隆赞道:“集思广益,这事情就想得周全了,就这样定下来,明春三月开博学鸿词科,就像讷亲说的,只开北闱。”
张廷玉道:“举人三科会试不中,原有制度可以在吏部记名候补的,如今也都停了。”
“以后南北两个大学堂也会出现举人连续应试不中的情形,似乎该有个说法。”
乾隆沉思了片刻,说道:“会试三科未中的已经停了记名候补,此时不宜一体恢复,显得朝廷怕了士子们聚集生事。”
“这样,原有三科会试未中的,明年去大学堂应试,一次未中,即可在吏部记名候?。”
“其余举人,参加大学堂考试三年未中的,也同此例。至于多久能补到缺儿,或是能补到什么样的缺儿,就得各安天命了。”
弘昼道:“皇上这个办法甚好,从前的会试三年一科,若是三科未中,九年就过去了。”
“若再赶上考了几科举人的,那这人得多大年纪了?大好的辰光都埋在书堆里了,就是补上了缺儿,能为朝廷出几年力?”
“大学堂是一年一试,三年考不成,或是去记名候补,或是弃文务农,或从商,或做工,总还来得及,终归能吃上一口饭的。”
“嗯,和亲王思量得对。”乾隆道。
弘晓道:“皇上,县里克扣举人禄米一事,虽事出有因,但其过当责,也该有个说法才是。”
“嗯,”乾隆沉吟着道:“这事不止常州府那几个县,怕是全国都不在少数。若是处分得严了,也恐伤了下头办新学的心劲儿,常州府和阳湖县,各罚俸半年。”
“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及常州府其余各县予以申斥,责令即刻补齐克扣举人的禄米。”
“老西林让学部知会各省分司,下去各县仔细看看,若户部下拔的银子果真不敷新学的用度,具实详奏上来,朝廷可酌情追加,也省得县里四下腾挪。”
“皇上,”张廷玉道:“此事因孙举人被逼自尽而起,苦主那里似乎也要略有照拂才好。”
乾隆道:“刘延清,这是你刑部的差事,你看这案子该如何了结?”
“皇上,”刘统勋道:“单就案子本身来说,县里、府里都没有不当之处。”
“债主孙某为亲不义,为富不仁,殊可痛恨,但府、县里既没有责任,也不好对他过度责罚。”
“臣也赞同对苦主有所恤闵,但不应写到判词里,否则于法无据。”
“那就这样,”乾隆道:“让省里学部分司出面,给苦主送些银子,以示抚慰,既尽了天理人情,也让聚集的士子们没有了话说,如此可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