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满载而归(1 / 2)

加入书签

吴波问:“要造多大的?”

“不要太大,一千料的就好,船身也不用覆盖铁甲,减轻船重可以提高航速。”

“两艘船也打不了什么大仗,是不是想用来做海上通信用啊?”吴波问道。

“猜对了,”乾隆道:“这几年和陈宏谋通信,六个月能到算是快的,能把人急死!”

“这事在蒸汽机研制成功之前已经开始做了,”吴波道:“我听工部的人说起过好几次,在天津港口临时的作坊里,两艘船都已经拆得七零八碎了,学部和工部的人起早贪晚的干着。”

“据说螺旋桨以及传动机构的示意图都是芷兰给画出来的,下面的人简直把她奉若神明,哪里有了难处都赶在三天一次的东暖阁会议上来问她。”

“老明私下里曾经和我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他多年来都以涉猎广博自诩,可是自打见识了愉贵妃的学识和眼界,让他这个学部尚书时常汗颜。”

乾隆听了,面露得意之色,笑了笑没言声。

“具体什么时候能试制成功,我不好说,还要把相关人员都召集起来议一下才行,因为有了前期大量的基础工作,我估计用时不会太久。”

乾隆道:“好,如果这蒸汽机海船试制顺利,明年出海作战用来通信或是运送重要的人员物资就能快多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虽说是作通信使用,但是船上的火力配备必须强大,设计成两层火炮甲板,把最好的火炮装上去几十门。”

“这甲板上没有帆,烟囱冒着烟的船一旦下了海,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稀世珍宝,不要说是海盗,就是各国的海军也没有不眼红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火力配备,很容易让人抢了去。”

“放心吧,”吴波道:“这是机器与人力风力的较量,举世无双的航速再配上强大的火力,没有人能抢去。”

“我们的海船开出去老远了,那些帆船还在画着蛇形找风向呢。”

“嗯,”乾隆道:“前面的事情都布置的差不多了,就等陈宏谋他们回来了……”

陈宏谋一行四月下旬就到了泉州港。

和他一起回来的,不仅有何志远、傅恒、阿桂、李侍尧及众兵士和学子,还有英吉利国的使团。

英吉利国的王室和内阁派出了以奥布里·约翰逊为公使的人数众多的使团,加上大清使团成员的船,连同护卫船和一些结伴而行的商船,足有四十几艘船组成了庞大的船队。

一路较为顺利,在海上航行了六个月后,终于在乾隆五年的四月到了中国沿海。

同行的商船们分赴各个海关去通关卸货,陈宏谋带领两国使团的船队向泉州港驶来。

到泉州港后,上岸歇息了一日,补充了淡水和食物,又给乾隆写了奏折,让当地官府交驿传六百里加急驰送京师。

一切安排妥当,这才又登船继续北上,向天津港出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