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预谋占地费(1 / 2)
大集,大集怎么了?
北方的农村地区,按照当地的不同习俗,有逢五、逢七、逢十的集贸市场。
以多数的逢七来说,农历初一、初八、十五等日子里,在某个村子的主要大街中,自发地聚集起交易农副产品的老百姓。
附近村里的人们,拿着各家的农副产品,比如公鸡、母鸡、鸭子、大鹅等家禽,以及鸡蛋、鸭蛋、鹅蛋等;
锄头、铁锨、铁镐、楼草的耙子等农具;大小铁锅、炒勺、锅铲等厨房用品;大扫把、笤帚、炊帚等工具;盖帘、笸箩、柳条筐等用具;
鞋帽(此时的服装销售很少:价格贵农民买不起,再有就是这时候,多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节俭观念所限);
瓜果梨桃、五香花生、炒瓜子、大枣、核桃、栗子等干鲜果品等。
不一而足。
大集,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带着喜庆味道的一个小节日。
总之,大集很热闹:卖东西的人热情洋溢,满怀为家里赚得一些花用的希望;赶大集的购物、闲逛的老百姓,在眼花缭乱的农副产品中走来看去,也很开心。
老四赵德此时带着神秘及得意的神情,说出赶大集的话,并不是他要去赶大集。他还要去上学,肯定不能赶大集;他也不是要家人为他代买什么,因为家里一直是罗锅上山——前(钱)紧,是不可能轻易花钱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要早早地起来,去到主街上用绳子、砖头,圈出一块地方来。
这样,等前来卖东西的商户来了,孩子们依据这块地方,在村里规划中是卖什么物品的。比如卖农副产品的收得少些,卖鞋帽的多要一两毛钱。
约定成俗。就这样,商户分门别类地多少给点钱,把这块地方“买”下来,再利用这块地方做生意。
花多少钱呢?
早几年,只有一毛、两毛,现在的“行情”,已经涨到了三毛、五毛。有的孩子圈地大点,偶尔也能要出一块钱这样的“巨资”。
做这个事的,基本都是半大孩子,为了得到一些零花钱,早早地去占地方。
这点钱也是钱,商户就不能来早点,省下这个“占地费”吗?
当然可以。
可商户毕竟是外村来的,无论如何也比不得住在本村的人起得早。
找到规律后,猜知商户们早上七点来,孩子们六点就占好了地方;商户们六点来,孩子们就五点占了地方;商户们五点来,孩子们早早地公鸡打了第一遍啼声——大约四点钟,就画好了各自的位置。
既然斗不过孩子们,商户们也就带着无奈和好笑的心情,给占了某块地方的孩子几毛钱。
孩子们拿了钱,也会说句“恭喜发财”的吉利话。因此,彼此都是开心就得了。
赵德提起此事,老大赵刚、老二赵强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早上就要开始为家人的美好前景大战了——去沙场进行早期的基础建设,设立围栏、围绳。
老三赵义立刻开心地说:“老四,明儿个一大早,咱哥俩去!”
赵玥往常起不来,但是今天却兴奋异常地说着,也要跟着两位哥哥去,起码去看个热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