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8章 出去躲躲(1 / 2)

加入书签

刘天王在首映式没几天之后就答应了邀约。片酬的问题两人没在电话里谈,到了他这个段位,哪有自己去谈片酬的?肯定有经纪人去谈这些问题。

而宁远也做好了在第二部加大投入的准备,这也是市场规律。第二部想要超越前作,追加投入是必然的。

影片上映十天的时候,单日票房跌落到了656万,而整个票房成绩,也突破了七千万大关,同期的排片率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功夫》还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天下无贼》也有将近百分之十,余下的份额被分给了同期的其他电影,《情人结》《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一石二鸟》等。

这就是电影市场的残酷性,院线自然而然的就会作出选择,别管你什么时候上映,票房才是硬道理。

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5条院线,而跨省市的院线只有15条。影院数已达1106家,而银幕只有2197块。无论是影院规模,还是加入院线的影院及银幕数,都不足以承载当时内外涌聚的电影。

且在实行院线制改革以来,80%的票房集中在20%的院线制影院,而80%的传统影院只占20%的票房。部分加入强势院线的中小城市,却普遍存在影院阵地大幅缩水的现象。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院线与其中小城市的影院成员之间大都以供片为纽带。中小城市院线成员虽然可以获得部分商业电影的首映权,但在资本运作方面却无法获得所属院线的资金支持,以致逐渐丧失竞争力而无奈退出电影市场。

所以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国内35家院线在市场压力和政策禁锢双重压力下酝酿变局。

当时国内院线的格局是三足鼎立:上影旗下的上海联和、北影旗下的京城新影联和中影旗下的中影星美。

时任魔都联和院线行政总监方玉强说,“院线就好象一个个卖电影的商店。不过,不管大小,这35家电影商店只能销售一模一样的电影,所以商店现在只能比资本、品牌和服务,”

电影圈里流传的一句俗语:“排排坐,吃果果”,也由此而来。

而彼时全球最大市场的北美,仅有4条院线,国内却高达35条,让许多刚进来的外资不甚吃惊。

究其原因,就是国内院线是行政划分的结果,而非市场的选择。加之绝大多数规模不大的院线都生存艰难,市场整合势在必行。

根据院线制改革的时间表,到2005年6月,院线制首轮签约到期,各地影院将重新选择何去何从。院线也将重新切分这个彼时10亿元的电影“蛋糕”。也就是今年。国内即将迎来了一波影院“基建狂潮”,万达、金逸、博纳、CGV、卢米埃均是在此前后成立。

同时这也是安宁院线业务扩张的大好时机。为此宁远还专门跟父亲谈过这个问题。宁世南的意思很明确,随便你折腾。

而宁远则打算把笑傲娱乐、新合影业、安宁院线、畅游娱乐整合在一起,从新组成一个传媒娱乐集团,整合资源。

新的传媒集团,将命名为银禾。

银河控股则直接控制银河科技、银禾传媒娱乐、以及刚刚注册成立的银河资本,未来被称为银河系三驾马车架构也初具雏形。

而刚刚注册成立银禾传媒娱乐的时候,身边的助理李晓棠,还有好几个人都问他,是不是起错名字了?为什么是“禾”。而不是“河”?另外两家可都是银河,这真的不是注册的时候搞错了字?

对此,宁远只是笑而不语。而不久之后,所有人才知道,银禾之所以叫银禾,是宁远早就想好局面。

高屋建瓴,不外如此。

跟《绣春刀》票房市场的火爆相呼应的是,《亮剑》在央视八套的热映。这部电视剧上映直接就好评如潮,次轮播放权也很快就卖出,在这部电视剧上,新成立的银河传媒首轮播放权就盈利将近两千万。不得不说,目前在电影市场,除了几个导演的片能稳定的卖钱,其他大部分的影片能回本就不错了,而电视剧市场却有点旱涝保收的意思,甚至就连影视行业龙头的华艺也开始有收缩电影业务,加强电视剧业务的想法。

而此时媒体和网络都在热议《亮剑》和李云龙,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是现象级的。

“从人物上说,《亮剑》刻画出了一个可以媲美“石光荣”、“姜大牙”的军人李云龙,他身经百战,性情暴烈,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的气势。这是一部男人戏,所以这次把不太爱看电视的男性也吸引到电视机旁。”----搜虎娱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