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2章 大帝(2 / 2)

加入书签

一个总督给两万两,一个县令都给千两。

有人觉得太多了,是俸禄几十倍。

但他们却忘记了,其实就算是个县令,一年仅那些陋规,都有几千两收入,这还不是贪污克扣的。

所以把灰色收入,变为合法收入,予以正式整顿,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睁只眼闭只眼,底下都被掏空了。

如果正规起来,起码一切放在阳光下,有法有据可依,如果有人乱来,真要查处起来也简单。

而县令们有了明面上的这笔补贴,也能自在惬意,不用想办法搞那些东西,也能过的不错,自然不会人人都想着贪,贪官肯定还有,但不会成为普遍性的问题。

朱以海从不自欺欺人,那没意思。

大明烂到根子上,其实也不全是说制度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任何一个王朝,到了三百年左右,基本上都要烂到底。其实这不是制度问题,也不是什么天命气数问题。

而是生产力限制问题,大一统的王朝,经过二三百年发展,其人口必然繁衍到一个极限数字,而王朝的制度经过这么多年,也必然到处都是问题。

于是最终就是豪强兼并、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等等问题。

唐朝不天下养朱,他也一样崩溃。

宋朝没有藩镇割据,也架不住灭亡。

满清入关,但一样也就二百多年国运。

本质就是生产力达到限制了。

所以经历一场大乱后,或十几年,或几十年,天下动荡,人口锐减,旧王朝倒下,新王朝诞生,那些旧的皇族宗室、勋臣外戚、甚至是士族豪强纷纷倒下。

一批新的军功贵族、地方豪强也随之举起。

权力洗牌,资源重新分配。

于是各个王朝末年那些要命的问题,诸如土地兼并,政治腐败,农民失地、饥荒等都随之而去了。

许多王朝因农民起义、异族入侵等灭亡,但实际上那些不过是表象,是引火索,王朝真正灭亡的因早就种下了。

天下的土地产出,已经养不起那么多人了,尤其是生产资料被集中垄断在少数贵族豪强手里后,更加加剧了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等问题,矛盾越发尖锐,所以最终就会以灾荒饥饿、异族入侵,或农民起义等方式掀翻这个旧王朝,重新洗牌。

崇祯年间大明有多少人?

官方数量几千万,但后世推测应当有一亿多人口了。

这个数字,在明末时,已经达到一个峰值极限,所以随便一场饥荒,一场战争,就会引发动荡,最终灭亡。

朱以海是学过马克思的,也喜欢翻毛选。

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明只能重建,无法中兴。

必须另起炉灶重来。

原来的那一套旧制度,再怎么抢救都没用了。

他只是借用了大明的这面旗帜凝聚人心,对抗满鞑,但真正要稳固兴盛,还得搞出一套全新的架构纲领。

朱以海的架构,可比满鞑高明多了。

努尔哈赤时代,后金不过就是群抢劫的野蛮人,喜欢烧杀抢掠。

到了黄台吉时代,招降了些汉人文官武将,也开始玩制度了,但学的都是大明已经过时的那套东西。

只不过当时他们还比较单纯,凝聚力比较强,也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所以创业还是挺顺利的。

等到他们入关后,其实搞满蒙汉合流的鞑子已经中毒了。

甚至毒的不轻了。

历史上他们成功了,也不是他们有多强,而是大明那个时代,没有鞑子,李自成也会取代,李自成就算不行,张献忠也会取代。

甚至可能那些江南士大夫,再拥立一个皇族朱家藩王,再建一个明朝。

但这些人都没超脱时代限制。

就比如鞑子入关后的那些制度,没半点建设,很落后。

他们面对朱以海的强力反击,只知道一个办法,加征税赋。当财政越来越危急时,便开始明着抢劫。

对明宗室外戚勋臣的田地庄园财产,一开始还说优待保留,然后现在全都直接没收充公,甚至找理由大肆屠杀。

对盐商等大商人,也开启杀猪割韭菜模式。

面对各地反抗的义军,他们除了屠城杀人表达无能的愤怒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据从北京发来的秘报。

鞑子现在已经开始在商量一些紧急的抢救办法,一是加大对汉人的抢掠,加征已经征不上来钱粮了,那就直接抢。

其二就是降低八旗的粮饷。

给他们多分些田地,把汉人划拔给他们做包衣奴才,然后取消八旗的粮饷,甚至让他们自备武器,掏银子买装备。

战死什么的也不再给抚恤,或者先欠着。

对绿营兵,也提议全都划拔给八旗做户下人,给予一定的地位、财产权等,但如此一来,就不用再给粮饷、抚恤这些了。

既然原有的一套,已经维持不下去了,那就只能另寻他法。

不管是文明还是野蛮,只要能改变困境,他们就顾不得了。

大明这边在增加军饷,提高待遇,而鞑子那边却要开始减饷甚至欠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