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阿提拉二世(6)弓月之后(下)(2 / 2)
在罗马时代,多瑙河就是帝国的北部边境,与中国人在北境修建长城防御游牧部族不同,罗马人在多瑙河沿岸修建了一连串城堡作为抵御“蛮人部落”的基地和前哨,雷根斯堡(巴伐利亚,阿芝诺芬家族发迹地)、维也纳(奥地利)、布达佩斯(匈牙利)、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鲁塞(保加利亚)就是各个重要地方的重要城堡。
罗马帝国衰微后,这些地方大多落入到当地部族手里,比如雷根斯堡、维也纳就落入到巴伐利亚贵族阿芝诺芬家族手里,而布达佩斯则落到了阿瓦尔人手里,贝尔格莱德落到塞尔维亚人手里,鲁塞则落到了保加尔人手里。
这些部族得到罗马人的城堡后,自然有样学样,又在多瑙河以北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城堡,这就是蛮族大举入侵后罗马北部骤然出现的一系列“公国”的雏形。
话说已经回到尼特拉的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联军得知威名赫赫的“阿提拉二世”的“大军”正在布尔诺城,顿时不敢径直向西北直接去布尔诺了(他们原本要沿着尼特拉-布尔诺-布拉格的路线回到德累斯顿和克拉科夫),得知巴伐利亚人正在维也纳时,他们干脆不去布尔诺了,而是径直西去,准备与泰西罗三世会师。
此时,苏肯带着五百碎叶军骑兵以及五千萨摩人已经走到布尔诺通往维也纳的半路,得知这个消息后,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联军已经抵达了多瑙河上另一座罗马人修建的边防重镇——布拉迪斯拉发!
而高鞠仁得知此事后又退回到了布尔诺!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苏肯要独自面对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维斯瓦人三支大军的局面!
此时,若是苏肯退却了,他刚刚在布尔诺之战中大破巴伐利亚人得到的巨大威望就会荡然无存,而这三支大军一旦联手,就算高鞠仁的整个碎叶营出面也不见得是对手。
而对于泰西罗三世,得知原本一直是他的仇敌的萨克森人也在向他靠拢,便也停下来了。
最后,三方在多瑙河北岸、维也纳与布拉迪斯拉发之间的小堡——奥尔特堡达成了秘密协议,准备联合起来对付碎叶军!
当然了,由于之前已经将阿瓦尔人的势力彻底从萨摩、匈牙利驱逐出去,又在特兰西瓦尼亚大肆劫掠,阿瓦尔人没有个几十年是缓不过劲儿来的,故此,三方又达成了瓜分萨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的协议。
匈牙利太远,又离阿瓦尔人太近,三方达成的实际上就是瓜分萨摩公国的协议,具体内容是:
巴伐利亚人拿下尼特拉公国(后世斯洛伐克),而萨摩公国(捷克)以布尔诺为界,布尔诺以西的地方归属萨克森人,以东之地归属维斯瓦人。
三方的主战兵力加起来超过三万,还有至少三千骑兵,达成这个协议后便将各自的缴获全部放在布拉迪斯拉发,让辅助兵力大约两万人镇守,主战兵力则全部北上,准备与碎叶军决一死战。
此时,他们自然已经得知来的并不是什么“阿提拉二世”,而是孤军到此的碎叶军,于是,他们更有信心了。
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维斯瓦人都是金发碧眼之辈,苏肯手下不是汉人、鲜卑人便是突厥系的基马克人,根本无法抵近联军的势力范围。
不过,当萨克森人、维斯瓦人得知自己的老巢告急并撤退时,对所经之处进行了蝗虫式的破坏。
原本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拉夫人也是投降了他们的,不过,当萨克森人进驻后立即对城堡进行了大肆洗劫,自然有大量斯拉夫人逃了出来。
于是,苏肯便得到了三方势力已经联合起来的消息。
三千骑兵,三万步军,这就是摆在苏肯面前的力量,此时,他再也顾不得什么威望、颜面了,他立即向高鞠仁求援。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人虽然不能抵近多瑙河一线,但萨摩大公莫吉米尔的人却能,何况尼特拉大公名义上还受他的管辖,于是,高鞠仁便先一步得到了三军联合的消息。
“带你的人径直向东,目标,布拉迪斯拉发”
高鞠仁向他下达了命令,潜台词自然很明确。
“联军,就由我来对付吧”
苏肯得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改变行军路线往东而去,不过他想要抵达布拉迪斯拉发堡,还必须从多瑙河北岸穿过卡岑山(后世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北面的大山,乃喀尔巴阡山的余脉)。
卡岑山虽然山势不高,不过却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罗马人建立起布拉迪斯拉发堡后,便在靠近多瑙河的山中修建了一条山道,并在山道正中修建了小堡——拉马察堡(后世斯洛伐克拉马察村),千百年来,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萨摩人、匈人、阿瓦尔人反复从这里通过,到了此时已经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二十里,宽约两里的宽阔谷地了。
苏肯的骑兵营以及五千萨摩人走到山道中间时变故发生了!
他们遭到了萨克森人和维斯瓦人的包围!
原来他们一早就被联军盯上了,并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这里设下了埋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