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都想起来了(2 / 2)
几天前,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便是震惊朝野的刘思礼、綦连耀二人谋反一事。
此案主审人,便是前面提到的——武懿宗。
武懿宗,是武则天从侄,实乃心狠手辣之人。
他借此机会,以“广引朝士,便免刘思礼死罪”为诱饵,怂恿刘思礼四处攀咬朝中重臣,说是共谋造反。
最终,共牵连三十六家,皆为无辜的海内名士。
其中还包括当时的两名丞相,诸位五品以上的朝中重臣。
且李天一知道,此案最终结果,也让人心寒。
三十六家名士,皆遭族灭,其亲党、连坐、流放者达千余人……
而行刑时间,便是三日后午时。
想到这儿,李天一不禁汗毛立起。
脑中浮现出那句:宁可错杀三千,也不能放过一个。
确实,在古代,统治阶级想要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实在太容易了,也太草率了……
只要有人,给你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再屈打成招,你就可以领盒饭,拿到前往西天的车票了……
此时,李天一也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自己刚穿越来时,看到屋子里,乱得像被抄家了一样。
那是武懿宗,昨夜派人到府中搜查,想要找谋反的证据。
结果,武懿宗和来俊臣,在舅父房中,竟搜到了几封与刘思礼、綦连耀的往来书信。
故而,光明正大地押走了舅父,言语间还提及“私审”……
众所周知,来俊臣,乃武则天重用的酷吏,心狠手辣,凭一己之力,制造了无数起冤假错案。
至于来俊臣的私审,可以说,是一件和“死”差不多的事情。
甚至很多时候,生不如死。
所以,前任李天一,想救自己的舅父。
可宋璟被带走后,整个宋宅,就被武懿宗软禁了。
院里院外,全是武懿宗的明岗暗哨,估计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且个个提刀拿剑……
原主李天一只有三脚猫功夫,想要逃出去伸冤,恐比登天还难。
再看着宣纸上的句句肺腑之言,李天一知道,这是前任李天一能想到的,唯一一个能救宋家的办法了。
他也许是想,自己若死了,这袖中遗言,或许有一丝机会,能被武则天看到,就能重查此案。
也或许,他是在效仿“安金藏剖腹明志”救李旦的义举。
几年前,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被诬谋反,武则天让来俊臣主审此案,而李旦府中的安金藏,却在狱中剖腹明志,感动了武则天,因而赦免了李旦一家。
……
无论如何,前任李天一,是想报答舅父的养育之恩。
不禁想起,李天一刚八岁时,父母便双双去世。
临终前,母亲宋瑶,把李天一托付给了她的亲弟弟——宋璟,也就是李天一的舅父。
从小到大,舅父待他确实不薄,堪比亲子。
所以,他才会为救舅父,割腕自尽,以死明志。
也正因如此,许是同名之故,李天一才从现代,穿越到了他身上。
想起这些,李天一不由得感叹。
前任李天一,真乃重情重义之人。
扪心自问,身处此境,该当如何?
于众人而言,明哲保身,能不牵连别人,已实属难得。
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能在“被诬谋反”这样的紧要关头,作出舍生取义之举,故而难能可贵。
…………………
终于有了两世的所有记忆,李天一心底一阵唏嘘……
只是,李天一记得,历史上,这个案子好像并未牵涉到宋璟……
而且宋璟,作为之后唐玄宗一朝的贤相,也没有逝于697年。
那说明……这一切,还有救……
而此时的武则天,竟叹了口气,走到石凳边,坐下。
然后,看向李天一,轻声问道:
“李天一,纸上这番话言辞恳切,可是……出自你笔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