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吴桥之战(1)(1 / 2)
紧靠着德州的吴桥县,隶属于北直隶所辖河间府,虽然距离德州仅有八十里地,可远没有德州的繁华,当年的吴桥兵变,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名声大噪,当然都是负面的名声,而引发吴桥兵变的王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自此就有些凋落了。
朱慈烺将决战的地点选择在吴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德州是山东的门户,八旗军若是突破了德州,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几乎没有多少的阻拦,退一步说,八旗军无法攻陷德州,亦可以选择绕开德州,直接进攻济南与青州等地,这样也会逼迫明军分兵把手城池,本来就有些兵力不足的明军,若是被迫分兵了,也就没有战胜八旗军的把握了。
选择在吴桥决战,肯定是正面的硬撞,八旗军想要进击山东,若是从沧州方向行军,吴桥是必经之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的选择,当然,八旗军若是选择真定府的方向进击德州,则可以避开吴桥。
觉罗巴哈纳与石廷柱两人是不可能选择从真定进击德州的,这条线路是多铎与阿济格两人征伐李自成及大顺军行军的路线,两人的职责是拿下山东,而不是去对付李自成与大顺军。
官道上面,浩浩荡荡行军的队伍,看上去有些壮观,比马匹拉着、军士用力推动的火炮,更是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沿途的土匪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可不敢觊觎大部队。
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蒙八旗所属正蓝旗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汉军正蓝旗固山额真石廷柱,觉罗巴哈纳为大军的主帅,石廷柱为大军的副帅。
户部侍郎王鳌永,监军副使方大猷两人,则是在行军队伍的中间。
石廷柱在汉军之中的资格很老,不过与觉罗巴哈纳比较起来,地位上还是有差距的。
从京城出发,一路上都是觉罗巴哈纳主动开口说话,石廷柱被动的回答,且这一路上,觉罗巴哈纳几乎就没有理睬王鳌永与方大猷等人,这让石廷柱颇为郁闷,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汉人,且两人离开京城之前,范文程专门前来拜会,重点说到了王鳌永与方大猷两人的职责,请求作为主帅的觉罗巴哈纳多听听王鳌永等人的建议。
选择在吴桥安营扎寨,是摄政王多尔衮直接确定下来的,估计是范文程及洪承畴提出来的建议,吴桥距离德州府城不过八十里地,大军驻扎在吴桥,一方面可以短暂的修整,等候王鳌永以及方大猷劝降的结果,一方面也能够快速的发起对德州府城的进攻。
大军一路行军,石廷柱都按照规矩派遣斥候侦查,不过什么都没有发现,两天时间过去,觉罗巴哈纳也不知道是发了什么疯,要求前军与中军合二为一,加快行军的速度,不再派遣斥候侦查,作为副帅的石廷柱只能是服从。
“石大人,你们汉人是不是都喜欢劝降这一套啊,要是我给摄政王大人提出建议,搞什么劝降啊,直接进攻德州,拿下整个山东得了。。。”
石廷柱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这一路上,觉罗巴哈纳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开口闭口就是汉人,做的不好的事情总是与汉人有关。
“主帅大人,这都是朝廷决定的事情,奴才可不敢妄断。”
觉罗巴哈纳轻轻哼了一声,扭头看着石廷柱开口了。
“我倒是差点忘记了,石大人也是汉人,自然不好多说了,从京城出发的时候,范大人还专门说了,让我照顾王鳌永和方大猷,听从他们的建议行事,这岂不是笑话,摄政王大人都没有说及这些事情,范大人有什么资格说啊。。。”
眼看着觉罗巴哈纳越说越离谱,石廷柱斟酌了一下开口了。
“主帅大人,劝降山东各级官吏,是摄政王大人与朝廷做出的决定,奴才觉得,按照摄政王大人的要求做,最为稳妥,至于说范大人的建议,肯定也是摄政王大人同意的,主帅大人与卑职率领大军前往山东,主要职责还是筹集粮草,若是交战太多,怕是来不及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反而可能遭遇到摄政王大人与朝廷的责罚啊。。。”
石廷柱说的很是委婉,免得触及了觉罗巴哈纳的自尊心。
不过石廷柱没有想到,身为蒙八旗正蓝旗的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很少有机会率领大军独自作战,这一次好不容易成为了主帅,却遭受到诸多的限制,内心肯定是不满的,该要如何作战,如何拿下整个的山东,觉罗巴哈纳很清楚,不需要石廷柱提醒。
“石大人对于我说的话语,好像不满意啊,是不是等到作战的时候,也会抬出来朝廷与摄政王大人,说我做出的决定不行,如果是这样,我看不如让你来做这个主帅吧。”
石廷柱脸憋得有些红,觉罗巴哈纳明显是无理取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