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严肃的提醒(1 / 2)
内阁首辅朱聿键神情憔悴,脸色微红,内阁大臣李邦华、高宏图、邱祖德,以及礼部左侍郎黄端伯,吏部左侍郎徐石麟,户部左侍郎陈洪谧等人都低着头,左都御史路振飞,右都御史张慎言等人,脸上的神情也不自然,皇上的一番话语,让众人陷入到长久的沉思之中。
吴桥之战的完胜,的确是激励了众人的士气,让朱慈烺以及朝廷的威望空前高涨,可吴桥之战的完胜,也激起了不少人的雄心,这些人认为后金鞑子和闯贼李自成没有什么了不起,绝非大明朝廷之对手,朝廷大军可以长驱直入,一路往北征伐,剿灭闯贼李自成,打败后金鞑子,彻底收服京城与北方。
这样的一股子雄心,也悄然的侵入到了内阁与六部之中,六部尚书之中,唯有兵部尚书史可法与工部尚书马士英相对沉默。
有了高昂的士气,肯定是好事情,但决不能盲目的自信,甚至是自高自大,这样极容易毁掉朱慈烺好不容易创建起来的大好局面。
内阁推出了朝廷以及地方官吏调整的名单,这也是朱慈烺给内阁提出来的要求。
朱慈烺仔细看了这份名单,内阁煞费苦心,该考虑的地方全部都考虑到了,但这份名单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调整的范围太大了,仅仅是地方上的巡抚,就调整了六个,要不是朱慈烺早就告诫过,内阁恐怕还要直接任命北方各地的总督和巡抚了。
这让朱慈烺警觉了,其实在这之前,朝中自信的氛围就有所抬头。
有关北方各级官吏任命之问题,内阁的意见是必须要任命,不管是北直隶、陕西和山西等地,还是辽东,都是朝廷治理管辖的地方,虽然这些地方出现了意外,但朝廷不能置之不理,若是朝廷不任命这些地方的官吏,就会让百姓认为,皇上和朝廷已经不管这些地方了。
内阁的这个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朱慈烺决然否定了内阁的这个建议。
尽管丢失了几乎整个的北方,尽管先皇自缢身亡,尽管后金的八旗军已经大举入关,尽管局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可大明的很多读书人,包括朝中的官吏,还是有着一种近乎愚昧的顽固自信,他们认定大明王朝是最为强悍和最为正统的,后金鞑子与闯贼李自成都不堪一击,李自成攻陷京城是侥幸,后金鞑子入关是因为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而吴桥之战的完胜,让这些读书人和官吏欢呼雀跃,因为这次完胜证明了他们的认知。
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朱慈烺脊背发凉,因为这种盲目的自信里面,蕴含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观点,那就是大明王朝是异常强悍的,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若是遭遇不顺,甚至是天灾人祸,那就是皇上与朝廷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朝中官吏出现了问题,譬如说松山之战惨败,譬如说闯贼李自成攻陷了京城,都是因为皇上昏庸、官吏无能造成的。
这等看似异常正确的观点,让人无法反驳,其可以抹杀任何人的功劳和努力,可以放大朝廷的任何一个失误,给予了读书人随意评论朝政、品评皇帝、讥笑官吏的理论依据,若是不加以校正与驳斥,必定培养出来一帮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读书人,一旦这种力量形成了气候,侵入到朝堂之中,就会冒出来一大帮迂腐的清流,他们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不干实事,随意品评他人,凡是他们看不惯之人,就要拼命的弹劾与打击,让朝中真正做事情的官吏战战兢兢,让投机钻营、巧舌如簧之人登上高位。
说白了,这样的情形,与数百年之后的官僚主义极其相似。
朱慈烺已经密令龙祖山全面展开调查,看看这种盲目自信的源头究竟来自于哪里,到时候他要抓典型,至少在朝廷之中,彻底打灭这种盲目的自信。
崇祯一朝,党争已经将朝政搅得一塌糊涂,差点就让大明彻底亡国,朱慈烺在南京登基之后,公开或者暗地里下手,毫不留情的打压党争,给予了东林党人毁灭性的打击,给予了复社严厉的警告,限制了太监的权力,贬斥了那些曾经参与党争的官吏,凡是能够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这才让朝廷逐渐恢复了正常,如此关键的时刻,朱慈烺决不允许另外一种比党争更加恶劣的情形在朝堂里面出现。
有着清醒认识的朱慈烺,绝不会走崇祯皇帝的老路。
防患于未然,这是朱慈烺必须要做的事情。
“你们都是朝中重臣,朕刚刚的那番话,你们想必有些不服,那好,朕就好好与你们说一说,从此次官吏调整的事情说开,也算是朕严肃的提醒你们,时刻都要保持警惕。”
“吴桥之战,我朝廷大军为什么能够获得完胜,这里面不仅仅是你们所理解的朝廷之完美部署,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八旗军过度的狂妄,多尔衮狂妄,觉罗巴哈纳与石廷柱更加的狂妄,而他们狂妄的来源,就是我朝廷大军过于的孱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