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股份稀释(1 / 2)

加入书签

这年头的天使投资不像多年后那样仁慈,特别是投资机构所属,都会尽可能多的拿股份,开口就要30%的太过常见。

部分创业者为了能拿到启动资金,往往会对其妥协,但这也变相助长了机构的胃口。

或许有的人会说,人家给你那么多钱,多占点股份是应该的,他要50%我也给啊!

但说这些话的人,往往就没有考虑一口气给投资机构几十股份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随着后期投资人的加入,原始股东的股份会一点点被稀释。

例如韶光科技有限公司,原始股东是王哲和虞小蓓,他们分别占据90%和10%的股份。

接下来天使投资进入要拿走10%,这10%便是从她两的手上抠出来的,最终会变成:王哲81%,虞小蓓9%,天使10%。

在这种状态下,王哲即便在未来A轮融资出让20%股权,依然会有64.8%捏在手里,B轮再给15%,还是有55.8%,如果不设立ESOP(员工持股)的话,再经历一轮10%的融资,他手里也不低于50%。

可如果说王哲在天使轮就给出了30%,那过程就完全不同了。

天使轮:王哲63%,虞小蓓7%,天使30%。

A轮要拿走20%,那么王哲只剩下50.4%,只要再进一步融资,他就会对公司失去绝对控制。

这还是在他种子轮死守90%股份的结果,如果在那时候他多给5个点,那么很可能仅仅A轮就会让他失去控制。

投资机构并非散财童子,他们之所以会给你钱,是想从你身上赚到更多的钱,换句话说,只要能赚到钱,他们无所谓你公司最后变成什么样。

所以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如果你的股份不足50%,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在遇到一些需要暂时亏损以便未来更好发展的时候,股东们可能就要联合起来对你施压了。

在那种情况下,你的公司可能会被迫做出一些在你看来并不利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你的一些提议,也可能都会被否决,这对公司影响无需多言。

反而到了相对后期的时候,公司逐步走向平稳的发展道路,那个时候影响就会好上很多,相信谁都不希望在自己公司的成长阶段,被一群二五八万的人指手画脚。

所以在这个年代,创业者被股份占比困死的并不在少数,直到后来大家才注意到这点,为了公司有个良性发展线,机构才慢慢在股份上松口,转而改成各种坑坑洼洼的条款,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王哲跟洛元青的一家的座谈依然在会客室继续着,当王哲说出自己对天使投资的期盼后,房间里一度陷入了沉默。

洛元青皱眉沉吟许久后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突然开口道:“小哲,你的商业计划书准备好之后,能不能先给到我这边?”

“给你?”

虽然刚才王哲心里就有想到洛元青那些问题的用意,但如今真的从他口中说出来,还是觉得有些不敢相信,要知道这可是2000万!不是200万!

洛元青一句先给他,摆明了就是有截胡华虞集团的想法。

其实王哲还有一点不清楚,天星布业其实就两个股东,洛元青跟李雪茹,实则是家大号夫妻店,所以对于公司的资金分配等等事情上,等于洛元青一人说了算。

洛元青点点头:“没错,在看了你的公司后,我很有兴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