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03 迎接冲击(2 / 2)

加入书签

紧接着,高文也送出一个“love-game”,轻松保发。

而且,和丘里奇的雀跃激动比较起来,高文就显得沉着冷静许多,没有庆祝也没有嘶吼,轻描淡写地作出正面回应,快速站稳脚跟。

有时候,嘶吼和爆发,是一种提升士气的办法。

有时候,实际行动则比情绪宣泄来得更加有效。

显然,高文已经渐渐成熟,深谙此道,简单试探过后,就直接发动攻击——

在丘里奇的第二个发球局里,高文就率先上手。

丘里奇并不是大炮型球员,他的发球平均时速并不快,一发在180公里左右,二发就会掉到155公里左右。

发球整体实力,在新生代这一批年轻球员之中,应该已经落到中游偏下的位置,毕竟年轻球员人高马大,即使不是重炮,发球质量也一个赛过一个,渐渐已经成为基本配置了。

不过,球速不快并不意味着好欺负。

丘里奇的发球战术套路非常丰富,他比锦织圭聪明,通过落点和旋转的控制,增加自己发球的威胁性。

简单来说,丘里奇的发球落点选择非常精准,往往总是能够落在边边角角,而且线路组合也一直在变,尽可能避免被对手识破自己的发球战术,进而抢占先机,所以,丘里奇发球局的保发成功率高于锦织圭。

如此描述,是否有些耳熟?

高文在NCAA时期,就经常采用如此套路,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落点形成控制,进而展开周旋。

从比分来看,丘里奇确实斗志昂扬,在自己的第二个发球局里——

“0:15”,随后就“15:15”。

“15:30”,紧接着“30:30”。

高文率先上手打开局面,拿到分数,但紧接着,丘里奇就通过发球调整,限制高文,进而抢攻得分。

一来一往,分数依旧纠缠。

比赛,才进入第三局,高文对丘里奇的发球套路还是缺少了解,预判并不准确,所以在发球和接发球环节,没有能够完全掌控局面。

不过,如果丘里奇认为高文就只有如此水准的话,那就太年轻太天真了。

一区。

一发,内角,发球时速只有170公里,但丘里奇要了一个非常刁钻的落点,几乎就砸在T点的位置上。

而且,落地之后带着强烈上旋,高高地反弹起来。

显然,这应该是丘里奇针对高文技术特点的一个发球设计:

一区内角,压制反手。

同时,故意将上旋拉起来,以至于高文没有办法在舒服的位置找到击球点,反手也就不能拉开进攻。

再加上高文没有侧身正手的习惯,这也进一步确保高文反手被迫在别扭的位置尝试击球。

自然地,丘里奇就能够为自己下一拍进攻衔接赢得时间。

那么,高文选择如何处理呢?

连续小碎步调整,双手反拍早早完成引拍,不仅没有着急迎前抢击球点,而且还稍稍调整脚步后撤了一些。

因为发球的落点有些浅,落地反弹之后,达到最高点,随后就会开始下坠,这也意味着高文往后拉开距离,反而能够寻找到更好的击球点。

只是关键在于,当网球开始下坠的时候,地心引力的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变量,稍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击球点,这也是落地高压最困难的地方。

万众瞩目之中,高文的处理非常轻盈也非常……特别。

高文,并没有直接起手击球,而是双手反拍轻轻一拉一卷,然后,就将网球高高挑了起来。

这是……挑高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