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68 把握战机(2 / 2)

加入书签

可以清晰看到高文高高跃起的身姿带动全场观众起立,瞠目结舌之间全然无法思考,就这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肾上腺素瞬间引爆,全场山呼海啸。

这次,桑普拉斯反而双手盘胸,一副稳坐泰山的模样,从眼神和姿态就能够感受到由内而外的自豪。

球员包厢里,其他人全部都已经站立起来,包括佩尔特也不例外——

“0:30”。

从比分就能够看出来,这一局,高文敏锐地捕捉到机会并且连续得分,这也许就是第四盘的转折点。

阿加西注意到了桑普拉斯的镇定,嘴角轻轻上扬起来,眼睛里流露出一抹玩味,却也没有戳破老友。

在2022年,如果询问年轻球员或者年轻观众,他们可能会说,这不是费德勒的绝技吗?

而且,还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名字,“SABR(Sneak-Attack-By-Roger)”,直译为“来自罗杰的狡猾攻击”。

从名字一看就知道,这是专属费德勒的战术。

这项战术,首次出现是在费德勒对阵德约科维奇的比赛里,在对手发球的时候,费德勒突然切入底线,以切削或者反弹的方式抢一个接发球,紧接着随球上网,通过网前施压拿下这一分,属于偷袭。

但是,“SABR”不能频繁使用,因为男子球员的发球时速非常快,进入底线之后,往往没有足够的反应空间和时间,反而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使是手感出色如费德勒也经常会出现离谱的失误。

“SABR”倒是非常具有娱乐性,后来在社交网络上以动图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广泛传播。

事实上,这项战术并不是费德勒独创,早在半个世纪前,发球上网的全盛时代,就有球员曾经尝试过。

可惜,当时因为球拍还是木质的,无法承受太大的力量,否则击球精准度就会下降,所以成功率不高。

一直到九十年代,桑普拉斯成为发球上网风格的集大成者,书写无数历史,这项战术也是他的杀手锏。

高文的战术,正是来自桑普拉斯。

同一套战术,在桑普拉斯和费德勒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站位。

费德勒是偷袭,他的站位不仅会进入底线,而且会一路乘风破浪地迫近发球区底线,等于用自己的身体制造物理层面的压迫,在接发球前就已经形成干扰,这和下手发球一样,不违反规则但引发争议。

准确来说,规则没有规定球员的接发球位置,所以,在业余比赛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选择站在发球区内,故意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对手施压,但基本等于耍无赖;面对这样的情况,发球一方只需要选择大力发球,毫不犹豫地直接砸过去,就能够破解。

“SABR”的战术核心也是如此,通过偷袭的方式打乱对手的节奏,所以,压前,这是战术的核心关键,至于后续的一系列动作,包括切削接发球和上网,只是延续动作而已。

桑普拉斯是对抗,他的站位往往不会进入底线,而是站在底线上,有点类似于抢发球的上升点策略,第一时间将发球抢回去,但不在意回球质量,真正的重点是后续,也就是发球上网,通过网前对决来决胜负。

简而言之,真正的核心是上网,前面的动作和后面的动作都是为自己的上网铺垫,这是标志性发球上网型球员的打法,因为上网需要快速,尽可能压缩对手回球破网的空间,所以球员才提前发球站位缩短上步距离。

二者之间,从战术意图层面就有着鲜明区别。

自休赛期以来,桑普拉斯就一直在培养打磨高文的网前技术,并且贯穿澳网和法网,不断试错不断调整,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草地球场丰富高文的武器库,成为关键时刻打破僵持平衡的制胜法宝。

另外,这一套战术还有一个优点:节省体能。

在体力极点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通过发球上网来改变比赛节奏,为自己争取喘息空间,堪称上策。

桑普拉斯满意的,不仅仅因为高文的出色执行,还因为高文的时机选择,毫无预警地就打破了平衡。

一切,恰到好处——

接下来一分,对伊斯托明来说,压力山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