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1 / 2)

加入书签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皆是一脸骇然。

因为几天前才收到侯君集的奏疏,不仅弹劾忠义侯杨帆不遵军令,更是言辞凿凿状告杨帆不顾吴王殿下死活反对纳降。

这才几天功夫啊!居然风云突变,简直不敢想象。

在几万大军之中斩首敌将,并把李恪平安救回来,这简直比消灭几万吐蕃大军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长孙无忌更是惊声问道:“陛下, 此消息可曾确认过?”

虽然口上这么说,其实心理早已经没有怀疑,通过大唐驿站传来的加急奏疏,怎么可能会有假?

李世民倒也没有怪罪,毕竟刚收到这消息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

可以说此次出征吐蕃,杨帆用一己之力灭了一国, 这可是泼天大功。

他还有些头疼等杨帆这家伙回来该如何封赏呢!

不过看到自己的大舅哥总是有意针对,看来得敲打一番。

想到这儿, 李世民拿起奏疏递给了长孙无忌, 同时意有所指的说道:“无忌啊!宰相肚里能撑船,何必跟一个年轻人斤斤计较?”

“陛下,微臣知错!”长孙无忌大惊失色,哪里敢去接过奏疏辨认真假。

更主要的是,两人君臣相交几十年,李二陛下何曾说过如此重话。

以往在朝堂之中勾心斗角,李二陛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居然为了杨帆警告于他,怎能不让长孙无忌骇然。

看到长孙无忌徨恐的样子,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于是开口说道:“无忌不要怪朕说如此重话,我们都这年岁了,又还能撑多久呢?”

“朝堂之中需要新鲜的血液,帝国需要年轻的人才,杨帆乃千年难遇的奇才, 稍加磨练便可身肩大任,宰辅之才也不足以称道也。”

李世民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满堂皆惊。

一直以来,李二陛下善于选拔人才,对于年轻才俊也经常给予机会。

虽然愿意重用年轻人,但也总是秉持着谨慎的态度。

重用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敲打,唯恐这些年轻官员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养成骄傲自大的心理。

像今天这样如此称赞一个年青人,简直闻所未闻。

虽然在政事厅的每一个人都有宰辅之才,可是他们都是历经风雨,从勾心斗角的残酷斗争中的胜利者。

如今李世民却给年纪轻轻的杨帆如此高的赞誉,怎能不让他们惊骇。

不由自主,长孙无忌等人都把目光盯在李二陛下手里的这本奏疏之上。

难道这本奏疏之上,除了战报以外,还写了什么别的东西不成?

可到底又是什么东西能让李二陛下如此慎重,说出这么一句让人嫉妒的赞誉?

在众人都有些好奇奏疏内容的时候,一向不参与朝争的李靖却开口提醒:

“陛下,年轻人虽然需要给予鼓励,培养其信心, 让其大胆去做,去想, 去干……却也不能过于赞誉让其产生骄傲之心, 否则反为其祸!”

李靖的话让李世民微微一愣,很快便明白过来这话的言外之意。

本以为在座的都是自己最相信的臣子,却一时忘记了这些人可以对自己忠心,但彼此之间属于不同的阵营,平时勾心斗角心眼可不少。

刚刚他这么一说,岂不是把杨帆放在火上烤,相当于捧杀?

因为越是夸奖,就越是有人羡慕嫉妒恨,他这位大舅哥长孙无忌就是其中一位!

也只有置身于事外的李靖能看得一清二楚,也最明白,甚至深有体会。

显然,这位军方大佬也是产生了爱才之心,不忍杨帆这个年轻人受到波及。

李世民暗暗一叹,当皇帝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啊!

因为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引起很多连锁反应。

甚至有些开始想念与杨帆在一起谈天说地,毫无尊卑的放松时刻。

作为皇帝,李世民心里当然也清楚,若是大臣们都沆瀣一气,反倒是他这个皇帝要睡不着觉了。

可是心里又觉得很不是滋味,也许只有与杨帆相处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放松吧!

对于李靖的话,李世民不置可否,但还是将手里的奏章递给李靖:“喏,这是杨帆那小子呈上来的奏疏,大家传阅看一下,看看咱们这位忠义侯为大唐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法子安定吐蕃,看完后诸位爱卿也好合计合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