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遇才女(1 / 2)

加入书签

朝会散去,李二陛下把房玄龄、杨帆、长孙无忌几人叫到了甘露殿。

一看到杨帆,李二陛下便阴沉着脸问道:“你这混小子,怎可立下那样的赌约,你可知道失败的后果?”

此时,李二陛下吹胡子瞪眼睛,恨不能把这个小子打死算球。

前脚刚夸这小子闹得好,可转眼功夫却又做出如此没有胜算的事,简直是荒唐。

若是崔范博胜出,难道自己真的要下罪己诏?

“罪己诏”究竟是什么呢,令李二陛下这么害怕?

《罪己诏》其实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君王自我反省的口谕或者诏书,通常会在三种情况下颁布。

一是皇帝干错了事。

二是天灾人祸导致民众受难,而这些天灾人祸与皇帝有息息相关。

三是政权即将倾覆之时,其用意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某些帝王别有用心的个人表演,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名声。

论其起源,当从禹、汤开始。此后,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

罪己诏大多是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在危难之时颁发的,目的是消除民怨、笼络民心。

但是,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帝王对自身过错和失败的反省忏悔。

在李二看来,罪己诏那是万万不能下的。

若下了罪己诏,自己的名声可就遗臭万年了!

大禹下罪己诏!

据说大禹在刚刚登上帝位后,看到犯罪之人,便痛心的哭了起来。

左右忙问其故,大禹回答:“以前尧舜在位的时候,人人都能坚守本心,可是当我即位后,居然还会有犯罪之人,实在是令人痛心,这都是我的过错,我要向天下人谢罪。”

说起来,犯罪之人跟他屁事没有关系,大禹的作为只是为了笼络人心罢了,有很大的表演成分,是为了以慈善仁德的面目示人。

商朝的开创者商汤也曾下过罪己诏,那是他在征伐夏桀得胜归来的路上,向天下诸侯宣布了自己政权的正统性。

他痛陈了夏王朝暴政,并告诉诸侯,灭夏的责任都在自己与其他人无关,将所有过错都承揽在自己身上。

商汤说:“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在该“罪己诏”发布后,诸侯的顾虑纷纷被打消,尽皆归附新君商汤。

自此商汤在诸侯中确立了自己的威信。

而商汤这种有担当的大气魄,也为后世人所叹服。

说到底,这次罪己诏其实是为了安抚诸侯,商汤是以胜利者的姿态下罪己诏。

而李二陛下此次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他是被世家大族逼着。

本来李二陛下得位不正,兢兢业业的想当好皇帝,就是想争取一個好名声?

如今若搞一个罪己诏,那今生都洗不白了!

而让李二放弃科举改革,更加不可能。

因为他的志向就是要极力削弱世家门阀的力量,把大唐帝国推向巅峰。

因此,李二陛下是绝不可能退步的,那不是他的风格!

如今杨帆跟崔范博打赌,其实也就是跟世家的较量。

这个赌约是他李二亲自点头同意的!

若是输了,他李二陛下也将逃脱不了干系。

李二陛下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向杨帆,认为这家伙简直在给自己添乱。

一天到晚总是惹事儿,根本没个消停的时候!

杨帆憋了憋嘴不为所动,不过也并没有争辩。

一旁的房玄龄长叹一声,出言安慰道:“陛下,在那种情况下,微臣认为忠义侯的作为也不失为一个缓兵之计。”

在房玄龄看来,杨帆此次的赌约是输定了。

若三天之内真能下雨,还用得着你杨帆来搅局。

长孙无忌瞅了瞅李二陛下,又瞅了瞅担忧的房玄龄,再看了看一脸无所谓的杨帆,心中有些幸灾乐祸,口中却咐合道:“某认为房相说得不错,忠义侯应该是缓兵之计……”

很快,话锋一转:“可是忠义侯怎么不把时间说的长一些,时间拖得越久,下雨的几率就越大,为什么非得说个三天,三天弹指即过,到时候陛下将退不可退……”

虽然长孙无忌的话像是在为杨帆辩解,其实却是暗藏杀机。

因为话里话外都是暗讽此次赌约是一次失败的算计,有落井下石之嫌。

杨帆当然能听出其中之意,不悦地道:“我也想啊,可你认为那帮世家官员是傻子么?”

“朝堂上半数官员都为崔范博撑腰,而这些人能够身居高位,明显是各世家极为出众之辈。”

“要是拖的时间越长,到时候这些人直接不同意,连三天的时间也争取不到。”

“打折他们的腿很容易,可是传到百姓耳中,必然是风言风语,这些被打断腿的世家官员定然会被美化成爱民如子、舍身谏言的好官,而所有的脏水都泼到陛下身上,到时候陛下该怎么办?”

“若赵国公有好的计策,为何当时一句话也不说,难道哑巴了吗?”

“不知好人心!”长孙无忌老神在在,轻轻低咕了一句。

杨帆只是呵呵一笑,这个老阴人能够憋出好屁,太阳真能从西边出来。

于是乎,甘露殿内,众人又陷入了沉默。

时间来到正午,太阳从窗外照射进来,透着一股子热气,让人愈加烦躁。

李二陛下手里婆娑着茶杯,直到茶水凉透,俊朗的面容也渐渐升起怒意,冷哼一声,说道:“这群高高在上的家伙,简直不知死字怎么写,真以为朕不敢杀他们吗?”

话虽然这么说,李二陛下却知道还真不能杀他们。

起码没有正当的理由之前,李二不敢动手。

虽然曾想过将这帮子自命清高却裹挟民意的家伙统统杀了了事。

但是,这个决定还真不能轻易下!

因为杀他们很容易,但却不好收场。

若真将那些官员统统杀掉,不必怀疑,明天就会天下大乱。

各地的世家门阀必然全力发动百姓造反,若一家、两家李二陛下并不怕。

但是整个大唐的世家门阀联合起来,那将是大唐的灾难。

到时候,又一个乱世即将来临。M..coM

要知道,这些世家门阀、豪门大族各个都经营了几百年,方方面面早就渗入当地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力极大。

若只是一味简单的一路杀下去,杀得人头滚滚,杀得血流成河。

虽然李二陛下有信心将这帮子世家门阀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可是杀完之后呢?

整个大唐必将千疮百孔。

更何况,若把这些世家之人通通杀光,难道靠着那些连字都不识几个的庄稼汉来管理天下?

要知道,所有识字的大唐子民当中,有超过九成是各个世家的子弟。

剩下的一成,有半成寒门与各个世家有利益纠葛。

只有最后的半成才是出身寒门,就这些人,还都是能力比较差的,只能担任最底层的官员。

像是马周那样出身寒门却能力出众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李二陛下才左右为难。

那些世家门阀正是抓住了李二陛下的痛脚,才敢群起逼宫。

因为他们心有所持!

在世家看来,若把他们都杀了,谁去替李二管理这个国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