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九月(1 / 2)
魏、韩、少梁三国签署‘小三晋同盟’,恰逢其会的秦王是首位知情者,甚至于,魏王还故意邀请秦王作为见证,这毫无疑问是为了威慑秦国。
秦王表面上不动声色,口口声声表示臣服于魏国,但实际上……其实他也没什么办法。
内部,他秦国的二次变法才刚刚开始,无力抗拒魏国;外部,韩国与少梁已经围绕在魏国身边。
韩国,一个被称为‘小魏国’的国家,除经济与军队的斗志逊色于魏国,技术方面甚至胜过魏国,引领当代,唯有得到了韩国技术的少梁,可以与之一较高下。
在当世能稳赢韩国的,数来数去恐怕也就只有魏、秦两国,齐国与楚国都十分勉强——除非齐国斥巨资,除非楚国发动倾国战争,其余赵、燕、宋、鲁、卫、义渠就更别说了。
若对韩国的综合实力做一个估算,韩国大抵具备魏国七成的实力,以韩国的体量来说,这也是相当了不得了。
而少梁这些年曾被称为‘小韩国’,自变法以来经济、军队大大增强,别看少梁曾一度被取笑连国内军卒的甲胄都无法做到统一,东梁军穿秦甲、元里军穿魏甲、少梁奇兵穿魏武卒甲,仿佛东拼西凑才凑出了这几支军队,但事实上少梁军队的战斗力甚至要在韩国之上,与魏秦两国的军卒一共争夺天下强军的前三甲地位。
尤其是这些年锋芒毕露的少梁奇兵,在三晋、西秦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魏武卒碰到都要忌惮。
再加上少梁拥有足以与韩国比肩的造弩、冶炼技术,只要有钱,只要有足够的矿石,少梁轻松就能拉起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
因此秦王给予少梁的评价是,少梁的综合实力差不多有魏国的一半水准。
不得不说这份评价其实是高估了,但不可否认,少梁确实具备让人难以低估的实力,毕竟如今的少梁,是一个拥有两万骑兵、两万步兵、两万弩兵的国家,看看当今天下,有几个国家能拥有两万弩兵?又有几个国家能拥有两万骑兵?
也就是魏秦两国作为少梁的邻居,否则就算是换做齐楚,齐楚两国的君主恐怕也会难以入寐。
这样的三个国家组建了小三晋同盟,实力妥妥超过两个魏国,秦王又岂会没有压力?
所幸目前魏秦两国已经和解,相较秦国,应该是齐国的压力更大。
没错!齐国!
魏王并非大度之人,时至今日仍没有忘却桂陵之战与睢县之战,更没有忘记当时派兵讨伐他魏国的齐国,还有原本作为他魏国附庸国、后来却倒戈向齐国的卫国。
既然小三晋同盟已经签署,魏王立刻就要拿卫国开刀,齐国识相最好,不识相,那就连齐国一块儿打!
没错,今时今日的魏王,就是有这份自信!
因此在签署小三晋同盟的当日,魏王作为盟主,便提出了‘讨伐卫国’的盟令。
至于效果如何,说实话效果一般。
东梁君很为难地对魏王说:“我少梁坚决支持魏国的霸主地位,但我少梁承诺不主动进攻他国,讨伐卫国一事,恐怕不能参与……”
梁墨钜子墨践更不给面子,毫不客气地指出:“此乃不义之侵略,我梁墨乃至少梁,恕不能认可!”
另外一边,韩侯与国相申不害也表现地兴趣缺缺。
韩国倒没有‘不主动进攻他国’的原则,他连周天子的周国都敢打敢占,更遑论其他国家?
只不过卫国又不与韩国接壤,打下来又有什么用?——讨伐宋国好歹还能混一个‘伐无道’的好名声,讨伐卫国能得到什么?
就算魏国将一部分卫国的土地交给韩国,韩国也鞭长莫及啊。
作为‘小三晋同盟’的盟主,魏王首次发号施令就遭遇这种反应,心下自是激气。
好在除墨践以外,东梁君、李郃、韩侯都表示会声援魏国,甚至于,瑕阳君后来也通过讲道理说服了墨践:“此并非不义之侵略,而是惩戒背主之国。”
好吧,考虑到卫国当时确实是背叛了魏国,作为宗主国,魏国也确实有资格讨伐卫国。
只不过这份资格,或者说是口实,事实上在之前‘魏齐互尊’时魏王就已经表示谅解了——没办法不谅解啊,毕竟当时齐国的田忌可是驻军在卫国虎视眈眈呢,魏国若不屈服,相信田忌必然会发兵大梁。
当然了,只要魏国的君臣不提,这事又有谁知道?
总而言之,魏王那‘讨伐卫国’的首项盟主令,最终还是在韩国、少梁的支持下通过了,至于执行方嘛,那就只有魏国一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