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52章 当面牛头(二合一)(2 / 2)

加入书签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经过蚩曜改进的新血魔经的一项重要特性了。

那就是污染同化。

它十分擅长将其他不同种类的灵气或法力转化为拥有自身特性可以被消化的同源法力。

这个特性的来源正是噬血珠。

噬血珠可以从任何种类的鲜血之中提取出最为精纯的血气,而血魔法力正好反其道而行之,以精纯的法力去污染任何可以被污染同化的东西。

此刻,源源不断被注入伏龙鼎中不再是无主的地脉灵气,而是被血魔经同化过的,与蚩曜同源的法力!

这种同化很隐蔽,鬼王的大半精力又都放在如何应付天音寺的和尚身上,因此并没有察觉到异样。

当然了,主要也可能是因为他想不到居然会有这样的操作吧。

在蚩曜优哉游哉的等候中,最终天音寺含怒退走,毕竟他们不可能不顾普德的性命。但从他们的神态来看,明显是不服气的,再加上失落的乾坤轮回盘,可以预见,未来天音寺与鬼王宗的争斗会愈演愈烈。

天音寺的和尚们走了,鬼王也松了口气,作为始终奋战在第一线,承受了最大压力的人,他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迎着青龙四人道:“多谢龙兄,多谢诸位了。”

从这个称呼来看,四人虽然加入了鬼王宗,但地位似乎并不是单纯的下属,鬼王对他们还是颇为尊敬的。

这或许也是青龙四人没有选择万毒门的原因之一。

不过青龙他们还没来得及回话,忽然从鬼王身后响起一个戏谑的声音:“先别急着说谢谢,说不定过一会儿你就不这么想了。”

鬼王扭头一看,皱眉道:“何人口出狂言?”

蚩曜现在也不遮掩了,直接驾驭噬血珠升空,落到鬼王对面:“你可以称呼我为魔主。”

“就凭你?”

鬼王冷笑。

但很尴尬的是,现场只有他一个人在不屑冷笑,青龙四人并未附和与他。

这令鬼王感到一丝隐约的不安。

按理说,曾经作为魔教四大圣使的青龙等人,对于教派的声誉理应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才是,怎么如今面对这样一个随口妄言的狂徒,却好像无动于衷呢?

不,其实也不是无动于衷,白虎的眼神中似乎还有点尊崇的意思。

这让鬼王百思不得其解。

蚩曜也没有给他解释了意思,他了解鬼王,这家伙跟四位使者不一样,是绝不可能臣服于别人的。

如果非要以武力压服的话,对方倒也能屈能伸,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一出“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的戏码。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至于现在就杀了他,那青龙四人肯定不会同意。

所以他直接开门见山:“你手中这只鼎不错,于我的谋划大有裨益。为圣教计,还望割爱。”

“……你说什么?!”

这一刻,别说鬼王,连青龙四人都懵了。

你可是真敢开口啊!

白虎的眼神倒是越发闪亮,他就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

“狂妄!!!”

鬼王怒喝一声,也顾不得思考蚩曜究竟有什么背景了,“想要伏龙鼎,就拿命来换!”.CoM

他直接抄起大鼎砸了过去。

也不能怪鬼王反应过度,当面索要代代相传的镇宗法宝,这性质比当面调戏别人老婆还要严重。受辱的不仅仅是鬼王一个人,而是整个鬼王宗!

所以他才会如此暴怒,哪怕看到对方手里拥有疑似噬血珠的法宝,依然愤而出手。

当然了,这也说明他现在还嫩,没到唾面自干的境界。

伏龙鼎并非是直接攻伐类型的法宝,它的威力更多体现在锁、困、配合阵法等方面。但鉴于足够高级的材质和重量,像鬼王这样当重锤一样提起来砸人,威力也不小。

而且这里面还有鬼王的一点小心思在。

他虽然年轻,但城府不浅,绝不是那种会被一句话气昏头的角色。

伏龙鼎虽然不擅长正面强攻,但比起噬血珠来说,反倒要强得多。

噬血珠才是真正没有任何物理攻击能力的法宝。

相较之下,反倒是在这方面,伏龙鼎优势更大。

而且他手持伏龙鼎,将自身置于伏龙鼎的保护之中,也顺便防备了噬血珠的吸血攻击,一举两得。

从这个选择就可以看出,鬼王对于法宝之间互相生克的理解已经得其精髓了。

他看似选择了一种伏龙鼎并不擅长的作战方案,但其实牢牢把握住了自身的最大优势。

哪怕一击不能建功,但只要对方退让,那么自己的气势就打出来了,还能杀一杀对方的嚣张气焰。

蚩曜如果不退,那鬼王巴不得他失了智用噬血珠跟伏龙鼎硬碰硬拼材质。

以己之短,攻敌更短。

优势在我啊!

鬼王嘴角微翘,心中似乎已经完成了对战局的推演。

但是很可惜,一个突发意外打乱了他的完美计划。

那就是伏龙鼎在半途中忽然挣脱了他的控制,乳燕投林般飞往蚩曜的方向。

这个变故直接让鬼王懵掉了。

那可是鬼王宗代代相传的镇宗法宝啊!

它怎么可能背叛自己,投向敌人的怀抱?

它怎么可以这么做?!

“你!对伏龙鼎做了什么?!”

这一下鬼王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两眼通红地瞪着蚩曜,以及乖乖漂浮在对方的脚下的那口大鼎。

那口刚刚还在自己手中的、祖传的伏龙鼎!

“嗯……”

蚩曜直接坐在伏龙鼎上,歪头看向气急败坏的鬼王,揶揄道,“神兵法宝,有德者居之。大概,是伏龙鼎觉得,你的德行还不够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