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 双赢(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不是为了让秦国人也去羊吃人,而是可以通过大量收购羊毛,从经济层面间接控制草原!

毕竟,蒙恬还在,而且几十万九原军枕戈待旦。

匈奴人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时期。

当长城修建起来之后,除非出动大军犯边,否则小股匈奴部族入侵的行动,只能是为大秦增加财政负担。

毕竟匈奴人的首级,也一样可以换取相应的军功爵!

所以,只要边境持续给予匈奴人压力,大秦和匈奴之间就可以保证长时间的和平。

而当未来边境的秦军装备上十二磅步兵炮和带刺刀的燧发枪之后,这一和平的局面还将持续更长时间。

不过,仅仅通过军事手段的震慑,永远挡不住穷疯了,饿急眼了的匈奴人南下。

而为了防止这一天的发生,就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和匈奴人实现双赢。

方法:一手高举秦剑,一手从怀中摸出秦半两。

地点:九原城(今包头)。

细则:低价但不限量的收购牧民们用不上的羊毛、草药、兽筋等物,然后市场价卖给他们粗盐等其他草原上不产的物资。

人无信不立。

在交易过程中,要将秦法中关于明码标价,以及统一度量衡的律条执行到底!

主要遵循以下三点: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交易完成后把羊毛运回咸阳,用水力纺车等物制成毛呢衣物,再高价卖给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匈奴兄弟,随后低价收购他们用不上的羊毛……

双赢!

扶苏从身边的木匣中取出一沓用丝絮做成的“纸”,用炭笔在上面写下了一些关键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凭借着这些关键字,他可以随时找到曾经的灵机一动,以及即将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

在写下了诸如‘开市、羊毛、纺车’等关键词之后,扶苏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纸收好。

后世常说,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

准确地说,蔡伦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了造纸术。

纸其实早在蔡伦之前便存在,只不过其之前并非以草木作为原料制作,只看‘纸’字之形,左面乃是‘纟’字旁便可知纸一开始的时候是与丝有关的。

比如扶苏手中的,就是用育蚕缫丝取丝棉过程中,遗留的残丝漂絮、晒干后得到的。

而扶苏三日后不仅仅要前往上林苑检阅羽林军,还要顺路前往杜邮亭,视察那里新建的造纸作坊。

而提起杜邮亭,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名鼎鼎大名的人物了。

武安君,白起。

史记记载: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