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武悼天王冉闵(1 / 2)

加入书签

可悲的是,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他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

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

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

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

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

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

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冉闵一生凡十数战,大多以少胜多。

项羽再世不复如此。

汉家军威振于北朝,冉闵立我汉家精神,不复为任人屠割之羔羊。

冉闵建国后发布的“杀胡令”:

第一道“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第二道“杀胡令”: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第三道“杀胡令”:其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此令一出,杀戒大开。

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数日斩杀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第四道“杀胡令”:传檄境内,敕各地将领杀胡、驱胡。

“各地承书诛之,无月不战,高鼻多须者多被滥杀。”

斗争的范围从邺城扩大到整个北方,连在关中的麻秋也承书杀胡。

胡人不会等着被杀,只好西遁北逃,后赵掳掠的各地汉人也返还故乡。

一时间,数百万人上路奔走,道路交错,互相杀掠,能返乡者只有十之二、三。

又因饥疫灾患,人相食,无复耕者,中原大乱。

第五道杀胡令:“羯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

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王朝是胡人政权,自然仇视冉闵,在史书上把冉闵大骂一顿,而后代又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

所以,某些史学家据此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

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

可见杀胡令是顺应民意的,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入侵印度的雅利安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

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底层的贱民。

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居民。

冉闵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