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十大枭雄第二名曹操(1 / 2)
视频中的画面一转。
“十大枭雄第二名曹操。”
一行金色的烙印大字,浮现而出。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至许,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
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
建安十八年,封魏公。
建安二十年,征张鲁,取汉中。
次年进爵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病死于洛阳,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提到曹操,世人鲜有不知其“治世之能臣,乱事之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两大知名标签吧。
前者是人物评论家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后者是《三国演义》罗贯中对曹操的描写,如果借用《三国志》陈寿的话来说:曹操就是一位非常之人,超世人杰。
而这里想要表达的则是今人对曹操的生平认识。
其无疑是历史上一位:集爱才成痴、杀伐果断、胸怀锦绣、心系百姓、节俭质朴、重情重义、疑心杯弓于一身的大雄主。
公元200年,曹操将刘备赶出徐州之后,张辽率领大军将关羽及刘备妻小团团围困于土山。
为了招降关羽,曹操竟然答应关羽“土山三约”,其中第三约“但知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明显带有极大的风险,也就是招降很容易变为一场空欢喜。
就算如此,曹操依然对收服关羽充满了信心。
之后,对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封爵赐官、赠财帛、赏美女、送名马赤兔等仍然不为所动。
当关羽闻知刘备消息后,又在官渡之战中“诛颜良、杀文丑”报了曹操“土山三约”之恩,便打算向曹操告辞离去。
曹操知道后,为了留下关羽,始终不与关羽相见。
奈何,关羽已知曹操之心,便挂印封金,保护二位嫂嫂离去。
此时,曹操得信后,掷笔于地,悲呼一声“云长离吾去矣”,其失落之情难以言表。
这时,按理来说,曹操应该死心了,但其还是不想放弃招降关羽之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