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7章 大败联军(1 / 2)

加入书签

即使在平原上,与奥斯曼骑兵部队正面交锋,波立的翼骑兵此前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也被打得荡然无存了。

被投入到中欧战场的奥斯曼骑兵部队已经实现了重装化,虽然只是一部分,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也足够吓人了。

人马皆披重甲,配备了长枪、弯刀、弓箭、手榴弹,近卫军骑兵还装备了左轮步枪这样的致命武器。

不光是重装防护,得益于大胡子战马的冲刺优势,一旦让奥斯曼重骑兵全速冲刺起来,那在战场上几乎是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

波立骑兵没见过排山倒海的坦克集群进攻盛况,可就是奥斯曼重骑兵所发动的反冲锋,也当他们无力招架。

一边为了上神!

一边为了真神!

两边都高喊“圣战万岁”的口号,向对面杀过去!

结果让翼骑兵部队引以为荣的骑墙战术,被奥斯曼重骑兵用同样的战术给打得一败涂地。

八万波立骑兵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浴血奋战,损失了近半作战力量,战果却只有不到两万。

事急从权,维希尼奥维茨基将新归附于自己的奥布霍夫所部也投入了战场。

该部拥有近一万八千骑兵,还有约五千炮兵和步兵。

如果想得到自己的庇护,免于被阿列克谢一世追究,就必须好好表现一下。

奥布霍夫要是让维希尼奥维茨基感到失望,后者会让前者感到绝望!

抵达战场的俄军有两万多,还有勃兰登堡-普鲁士与萨克森各一万。

维希尼奥维茨基自己实际只派了七千人去支援索别斯基,让这位全军主帅无比恼火。

一旦克拉科夫失守,奥斯曼军队便可以长驱直入,挺进东欧平原,甚至兵临华沙城下。

索别斯基已经开始认为维希尼奥维茨基就是个白痴,连这点军事常识都不知道。

如果克拉科夫城真的守不住了,他会率部比奥斯曼人更快打进华沙去……

自己是国王的话,断然不会让欧洲第二强国变得如此被动。

英国与西班牙本土先后被明、法、荷三国联军消灭,在如今的欧陆,法国如日中天。

得益于明帝国的帮助,荷兰与瑞典也日渐强大起来。

除了丹麦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堆松散邦国,波立几乎逐渐沦为了中庸国家。

连奥斯曼军队也已经拥有了坦克这种陆战利器,自己却还要依靠骑兵进行冲锋。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由不思进取所带来的天大悲哀。

索别斯基也下令制造了不少仿当年胡斯派的厢式马车,但在战场上的效能自然不如对方的坦克。

丢城、失地、损失士兵,一切的责任都要归咎于安于现状的维希尼奥维茨基!

这不是索别斯基的主观臆断,因为波立迄今为止居然还没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维希尼奥维茨基对此的解释是对方支持瑞典,而瑞典是己方的敌人!

看上去这个解释倒是很合理,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这完全是不过脑子的决定。

就算对方支持瑞典,也照样可以支持波立。

这并不矛盾,大不了两边卖武器。

然而维希尼奥维茨基的做法就等于自断后路了,将明帝国推到瑞典的怀抱里了。

得到了铁甲舰的瑞典海军不但大败丹麦海军,还横扫了波罗的海沿岸。

如果己方示好明帝国,让其与本国和丹麦同样交好,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难以挽回的地步?

现在瑞典海军控制了整个波罗的海,听说还从明帝国手里得到了第二批铁甲舰。

使北方联盟想要夺回波罗的海控制权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了……

从目前收到情报来看,似乎瑞典与奥斯曼并未结盟,可这也不耽误瓜分波立。

北方联盟看似强大,其实只是由波立与丹麦双核所主导的一个联盟。

丹麦的优势在于海军,所以负责海上作战。

波立的骑兵闻名天下,自然主要肩负陆战重任。

如今丹麦被瑞典打得自保都成问题了,波立只能带着勃兰登堡-普鲁士与萨克森这两个小伙伴御敌了。

俄国的情况已经跟丹麦差不多了,索别斯基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了。

但是己方没钱邀约,对方出兵来救,就得全靠爱了……

幸好此前奥斯曼军队北犯威胁过维也纳,利奥波德一世应该清楚其中的厉害。

一六七五年夏季,利奥波德一世见到索别斯基还真拼死挡住了奥斯曼军队的猛攻。

双方处于战略胶着状态,短时间内难分胜负,便决定出兵十万。

条件也很简单,只要打败了奥斯曼人,所有战利品,尤其是敌人的先进武器装备,必须要分给自己一半。

索别斯基自然同意,这算是他唯一能尽快盼来的援兵了。

维希尼奥维茨基此前已经遣使者到克拉科夫,说正在后方进行动员,估计得等秋收才能抵达。

这就是要保障秋收,然后让自己在南方与奥斯曼军队死磕!

索别斯基已经对维希尼奥维茨基失望透顶,决定等击退来犯之敌,便率部返回华沙,夺取王位!

九月十二日,双方在克拉科夫以南的平原上进行决战。

这是侯赛因派俘虏送过去的亲笔信,索别斯基与利奥波德一世也都同意,进行一场骑士般的较量。

只是侯赛因的手下并不同意,因为先击败任何一路敌军,对己方都是很有利的。

现在对方联合起来,己方的获胜几率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对此,侯赛因的解释很简单。

让敌人过来找自己,不是比自己过去找敌人,要容易很多么?

消耗粮草不说,还不一定能找到这么多敌人。

现在多好,两个重兵集团就在眼前……

侯赛因认为,即使自己击败了索别斯基的部队,能够兵临华沙,后方补给线也会遭到利奥波德一世派兵偷袭。

与其那样,不如在波兰南部将其全部消灭。

如果不能同时打败这两个重兵集团,己部继续北上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旦别切断补给线,届时别说攻陷华沙,连十几万人马的吃喝都成问题了。

利奥波德一世拥有三万骑兵、六万步兵、一千辆厢式战车,以及约三百门火炮。

战至当下,索别斯基还有五万多骑兵、近三万步兵,七百多辆战车,五百多门火炮。

侯赛因的部队虽然征战许久,但并未遭到太大损失,而且还得到了一定的补充。

还有近三万五千骑兵、约十万步兵、近三百辆蒸汽坦克、上千辆自制战车,进口重炮五十四门、轻型火炮两百余门、迫击炮近五百门。

奥斯曼军还有十四万作战部队,而神罗与波立一方的兵力规模约二十万,兵力比对方多一半左右。

由于兵力不占优势,侯赛因采取了反手反击的战术,跟上次单挑索别斯基一样。

索别斯基与利奥波德一世在战前商量过对策,决定并不合兵一处,而是形成钳形攻势,让对方难以招架。

由步兵进行正面强攻,骑兵部队暂不先行突击,而是等步兵吸引火力之后,再对敌军防线发动冲锋。

神罗与波立军队在开战伊始将各自统帅的命令执行地很好,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然而奥斯曼军队上下也将侯赛因的指令落实到位了,原地构筑了环形工事。

不但挖了壕沟,还故意将步兵下了堑壕里面,要打一场堑壕战。

这是侯赛因在看过明帝国的战争纪录片之后所作出的决定。

按照常规打法的话,即使奥斯曼军队取胜,也会损失四五万人。

等于是两败俱伤的结果,那己方就无力继续北上,进攻华沙了。

所以在对方列阵的时候,侯赛因已经命令步兵开始原地挖坑了。

对方骑兵众多,己方步兵占优,必须先行采取守势。

侯赛因也能从后方调集骑兵过来,但粮草消耗速度就大大加快了。

现在只是九月份,巴尔干地区的粮食还没收上来。

大幅度增加前线骑兵的话,对补给的压力实在太大。

即使真要这么做,也要等到十月份。

也可以从周边征集粮食,但在波兰南部地区,由于翼骑兵的游击,此举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

在军粮不够充分的前提下,是役就必须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

好消息是在战前,侯赛因又获得了一百辆蒸汽坦克。

对于正面阻击敌军骑兵集群的冲锋,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横队的模式大规模推进,这依然是波立与神罗的陆军战术。

索别斯基此前吃过一次亏,但并不认为这个战术有重大缺陷。

而且一旦让步兵单位以散兵队形向前进攻,恐怕在敌军的弹雨之下,用不了半英里,就这变成一群散兵游勇了……

不过对以往的肩并肩的密度有所调整,变成每人与前后左右的距离变成两步,但必须在军官的指挥下进攻,不得擅自脱离自己所属的作战单位。

为了保护己方士兵,同时削弱敌军的炮火优势,索别斯基也遣人在战场上释放大量的烟雾弹,只要能生烟的东西,都可以扔过去。

至少可以保证己方士兵在一千英尺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同时装备了大量包铁盾牌。

在没有战车掩护的情况下,这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神圣罗马帝国与北方联盟所组成的联军从东北方与西北方,向位于正南方的奥斯曼军队发动进攻。

双方距离大约两英里,侯赛因认为按照其推进时间计算,步兵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才能冲到自己眼前。

由于担心泄密,侯赛因在战前并未宣布是役的战术。

使得对方还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以为己方步兵在挖掘用来阻挡骑兵冲锋的壕沟。

然而奥斯曼步兵的壕沟越挖越深,因为命令就是让他们挖掘深度及胸的壕沟。

在可以快速换班挖的情况下,壕沟在半小时之内便构筑地差不多了。

当炮声响起时,奥斯曼步兵已经可以躲在壕沟里看热闹了。

对于这种战术,他们也是头一次碰到。

但毕竟自己有了掩体,就不用害怕对方打过来的炮弹和子弹了。

壕沟后面是坦克,壕沟前面是陷马坑,坦克后方还部署了大量骑兵用于反击。

奥斯曼骑兵自然不会走陷马坑,而是会走故意留出来的进攻通道。

如果被敌军骑兵的尸体堵死,那就正好不用反击了……

侯赛因对于源自明帝国的“出奇制胜”这个词很有兴趣,是役就想验证一下。

制胜不敢断言,但应该可以降低己方的伤亡规模。

当敌军步兵冲过来的时候,有了壕沟与坦克的双层保护奥军上下就不感到害怕了。

壕沟看似稀松平常,但在战时,却可以起到安抚军心,特别是让步兵感到安全的作用。

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只要步兵在敌军的打击下先行崩溃,那多半就无法取胜了。

侯赛因的应对之策便是先给步兵们找个窝,能拿多少战果并不重要,自己别先慌乱就行。

除了近卫军之外,其他奥斯曼军队,尤其是步兵的战斗意志是很成问题的。

与其说是为了防御敌军突击,不如说侯赛因是担心被自己的步兵给玩了……

此事绝对需要未雨绸缪,以前屡次进攻中欧受挫,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前些年进攻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区,正是由于奥斯曼步兵方阵被骑兵打崩,导致全线崩溃。

这次侯赛因倒是要看看,对方还怎么打崩己方躲在壕沟里的步兵!

有了战壕之后,敌方的炮弹几乎就打不到自己的步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