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9章:大风起兮(2 / 2)

加入书签

“……”

众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老而不死谓之贼也!

凭借仙药,夏完淳都活到一百多岁了,居然还牢牢控制着夏家。

大家也不知道夏完淳到底能活多大岁数,但比他大得多的孙传庭还没死……

孙传庭在百年之前,便沦为了崇祯皇帝的爪牙。

没想到夏完淳也步其后尘,心甘情愿地给暴君朱慈烺当了狗腿子。

众人心里不愤恨是不可能的,江南地区素来与当朝皇帝势不两立。

皇帝喜欢的,便是大家厌恶的!

皇帝支持的,就是大家反对的!

夏完淳深得圣眷,夏家每年都能大赚特赚,他自己当了首辅,又能获得仙药,可谓名利双收。

大家嫉妒夏完淳能喝仙药,又不愿意对皇帝俯首帖耳,这是非常矛盾的心理,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

用一个词来形容便是——傲骨!

宁可不喝仙药,也得抗争到底!

华亭人如此,长洲人如此,南都人亦如此!

若天下人皆如此,焉能让狗皇帝朱慈烺屡屡得逞?

天下人里的软骨头太多,这才让天下成了这副模样。

早在上百年前,市井流言便有了“天下苦明久矣”这一说。

如今皇权愈发强悍暴戾,不知道天下还需被暴明压榨多久方可结束……

“我等该当如何啊?”

“莫非你想与夏家一同搬到欧洲去?”

“诸位若坚持留在本地,我家自然不会走!”

“谁希望走,大可以走,我家不走!”

“我家亦不走!”

“我家愿守土!”

“所言极是……”

在场的三十多号华庭本地的富绅,没有一个表态愿意搬到海外去的,并与夏家划清了界限。

“如今江南各地的有识之士,都不愿搬走,若数百乃至上千家族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朝廷亦奈何不了我等!”

“嗯!言之有理!”

“前番我已得到了南都、长洲、太仓、江都等地故友的答复,他们皆不愿离开故土,远赴他乡。”

“这便好!”

“在下出生在华亭,亦要弥留在华亭!”

“仁兄有志气,江南乃至大明缺的便是浩然正气!”

“我等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定能否极泰来,扭转乾坤!”

这是每周例行的通气会,各家互通有无,也好了解时局动态,从而有所准备。

“最新消息,夏家正在收拾家当,普鲁士军队要来了!”

“啊?当真!”

“千真万确!从衙门里获得的消息!”

“那普鲁士军何时前来?何处登陆?兵力如何?由谁统率?可否实现联络?”

“据说有三旅一万五千兵力,其他尚不知晓。哦,对了,这次还携带了不少百姓。”

“百姓?”

“嗯,据说是首批移珉,欲在松江府定居!”

“嘶……”

众人顿时叽叽喳喳,议论纷纷,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能想出应对之策。

“肃静!肃静!”

“你还探听到了何事?”

“据说衙门很快就会将华亭城内及周边的房子进行划分,分期分批向普鲁士移交!”

“啊?这……”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又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看来那暴君都惦记上了自己的房产了,届时自己搬也得搬,不搬就没房子住了。

“家主,我们真的要去普鲁士么?”

“嗯!老祖已经下令了!”

家主夏永明口中的“老祖”就是夏完淳,尽管夏永明当上了家主,也仅仅是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夏家真正的话事人依然是夏完淳。

只要夏完淳还有一口气在,夏家的任何人,包括进门的媳妇与倒插门的女婿在内,上上下下都不敢有异议。

大家都是拖夏完淳的福才赚到了钱,从而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谁也不想作死掉脑袋,或者被送去挖矿。

尽管本地的富绅都不打算挪窝,可夏永明还是老老实实地遵从了老祖夏完淳的命令,让家族全都收拾一番。

既然要起到带头作用,那就要身先士卒才行,甭管别家是如何说或如何想的,夏家就得按照皇帝的意思来做,而且不能打折扣。

“可是下面不少人都觉得故土难移……”

“大风起兮!”

“云飞扬?”

“这次扬的恐怕不是云,而是某些人的骨灰了!”

“……如此严重?”

“听话就不严重,反之亦然!”

“……”

“很多人不明白,夏家赚钱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听话!”

夏永明对这些自作聪明的家伙也很不理解,他们若是不听话,那还能有好日子过么?

若是自己管不了的话,都不需要皇帝动手,老祖宗就会派人来收拾他们了。

大明这个大家庭由皇帝说了算,夏家这个小家庭,自然由老祖说了算。

谁想拿到话事权,先得具备相应的实力再说。

没实力还想抗争,其结果便是自取灭亡,仅此而已。

之前又不是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无一例外,全都以失败而告终。

老祖有皇帝的支持,那些不听话的人,对抗老祖就是在间接抗旨不尊了。

皇帝已经给自家找好几块相当不错的地皮,连冬天避寒的地方也选好了,就在地中海西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豪宅都是现成的,不喜欢还能自己随便建,这还不愿意搬过去,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整个松江府,今后都将变成普鲁士的一部分。

执意留在这里的人,也不是不能活下去。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如何对待他们,夏永明就不得而知了……

西历一七三七年五月中旬,第一批普鲁士移珉连同军队一起抵达明帝国本土的金山卫。

同批的另一部分人则乘坐舰船从黄浦江口逆流而上,直接来到华亭的中心地带。

普鲁士与明帝国的互换土地过程,要比法国快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