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6章:换地之后(1 / 2)

加入书签

[[第1476章:换地之后

明初大移珉,也就是洪洞大槐树移珉,发生在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期间(1370-1417),涉及人口近百万之多。

而准明末大移珉,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可能持续到昊菁一百零三年结束,为期一百零七年之久(1640-1747)。

耗时虽然极长,可规模也是空前的,涉及迁移人口总数高达五亿,几乎是明初人口(6000万)的八倍多。

随着大明帝国步入工业时代,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发明和升级一系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运输能力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向本土之外的地方运输五亿人口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而且正在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变成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成就。

“陛下,此番大移珉堪称旷古烁金,更乃五千年来之最!”

以夏完淳为首的心腹,对该计划得以有条不紊的执行非常欣慰,也佩服昊菁皇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诸位爱卿当年可曾想过人类可以发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只要努力钻研,开拓创新,未来移珉月球,甚至火星都不会成为奢望。”

对朱慈烺来说,有了科学院的一系列成果,以及大明工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前提条件,这个计划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实乃陛下躬亲示范之结果!”

“朕仅起到了带头作用,关键是科研人员的努力,工匠们的勤劳,亿万大明百姓的配合,一切方可顺利进行。待五百年之后,地球人口总数达到上百亿之多,届时我们就不得不向月球以及火星移珉了。”

“……臣等委实不曾想过!”

对大臣们来说,尽管已经接受了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和内容,可是向太空移珉,还是让他们内心有点惊世骇俗。

“朕带着诸位,带着科学院,带着工匠们索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前人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不是总有人说月亮上有广寒宫,里面住着嫦娥么?等到我大明的宇航员登上月亮,便可以一探究竟了。至于火星,那里算是连天庭都没涉及过的地方。太阳系之外的情况,更是绝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曾想过的事情。用不了五百年,不但可以想了,也可以亲眼看到了!”

获得世界霸主的位置,并且完成全球大移珉,只是朱慈烺计划的第一阶段的第一步。

等完成移珉,彻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恢复大明的经济增长,才能着手第二步。

通过一百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两件事,速度不算快,当然也不算很慢。

大部分人到了落脚点,依然无比怀念那片曾经生活过的故土。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对老家具都有感情,更别说故乡了。

站在制高点的朱慈烺就不能因为故土难移,而放弃换地计划。

对大明来说利大于弊,尽管放弃的地盘更大,但获得地盘更适合发展经济。

总的来说,不是我想走,而是我不得不走!

如若地球人口达到饱和状态,新生儿就得挤走一大批人。

这些人就得背井离乡,离开的故乡地球,去月球,甚至火星定居。

到时候只能从月亮上看到这颗蓝色星球,或者从火星上看到一个亮点,仅此而已。

当我们离开太阳系,你还会怀念这个星系么?

当地球被外星人打爆,它当年的模样会永远留在你心里么?

当人类来到一个全新的星系,一颗类地球的星球,你还会经常想起地球这个故乡么?

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人会经常想家,想念家人,想吃家乡菜,想拥抱家乡的空气和土地。

对星际移珉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早就体验过这种感觉的朱慈烺对这段经历既陌生又熟悉,还不得不重复做一次。

人都是向前看的,回忆之后存在心底,觉得孤单寂寞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翻一遍。

想活下去,准确的说,比别人活得更好、更久,那就要不断前进。

对于放弃本土的事情,朱慈烺只能将全部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就算失败了,无非是从千古一帝,到千古昏庸第一帝而已嘛!

连历代皇陵都能放弃,又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

经过反复思考,朱慈烺最终决定将诸多前辈留在本土。

跟路易十四与小腓特烈协商之后,此事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由两国的部队负责皇陵外围,由大明的安保人员负责皇陵内部。

朱慈烺个人出资负责养护皇陵,每年支付法国与普鲁士各三百万银币。

安保人员一切开支由朱慈烺自行承担,如若大明方面派出祭祖人员,可提前申请。

如若大明想要迁走皇陵,两国不得以任何理由横加干涉,否则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这样的安排就避免了皇陵被挖得面目全非,跟被考古了一样。

前朝的墓地,你们可以随便挖,把小时候的曹丞相挖出来都行。

本朝的墓地,刚埋没多久,就不需要挖了。

对于这个决定,当初反对者比反对放弃本土的还要多。

某些人认为皇陵跟太子一样,都是大明的国本所在。

放弃皇陵就是放弃国本,大明若在,则国本必随之。

昊菁皇帝只能表示,此事已经向太祖高皇帝爷爷申请过了,也得到了特批允许。

既然历代前辈已经升天了,世间的本体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不需要跟着搬迁。

更何况往后向太空移珉,甚至放弃整个太阳系,老子还要带着一堆棺材遨游宇宙?

半路携带棺材的战舰被外星人给打爆了,老子是不是就必须得原地自尽啊???

老子现在连活人都顾不过来,能妥善将皇陵保管在原地已经相当不错了。

后世谁敢挖,谁就可以直接背锅了,反正大明帝国的态度是不允许考古的。

缺钱可以直说,以考古的名义挖老朱家的墓地……

这不是缺钱,这是缺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