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 总督人选(2 / 2)

加入书签

兵部左侍郎王家彦认为先需要设置一个入职门槛才行,出列疏言道:“启禀殿下,朱大典已近‘耳顺之年’(六十),辽西乃是苦寒之地,恐其筋骨不便,另三人或可一用。”

派去辽西的重臣首先是要有个好身体,到那啥也没干就病倒了,或者身体根本就不足以支撑统兵作战,那还不如干脆不用,省得空耗五百两之巨的饷银。

朝廷虽然没有明确的致仕年龄,但朱大典这样的就快接近大家心里的底线了,起码要用五十五岁以下的,在辽西总督的位置上干五年才行。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朱大典刚到任就吃了个大败仗,使得朝野震惊,那就正好省事了,抓来京城后弃市,就无需让他在辽西襙心受累了……

王家彦先后做过刑部、户部、吏部这三部的给事中,而且还算是知兵,曾疏言卫所疲糜,朝廷当须募兵为主,又对马政弊端了如指掌,调入兵部任职也是情理之中。

只不过言辞就有些不留情面了,一句话便直击要害,如果朱大典就在大殿之上,听到被人说成是“廉颇老矣”,或许会生吞一碗蝗虫来以正视听。

左侍郎已经否决掉一人了,作为兵部右侍郎的金之俊也要跟进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臣以为丁启睿虽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茜,然欠缺统兵之经验,战绩屈指可数,绝非独当一面之帅才。”

丁启睿最大的功劳便是在陕茜作为孙传庭的跟班来缜压流寇,这样的人调来镇守大明最为重要的边关位置,是绝对不会让人信服的,他除了岁数合适,剩下的大多都不合适。

既然两位副手都先后表态了,兵部尚书冯元飙也不得不出面说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不能把次辅提供的人选都给否定了:“臣以为傅宗龙、汪乔年二人,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均较为合适。”

傅宗龙今年四十八,汪乔年大前者六岁,不过至少也能在任上做五年,到时候再思量替代人选也不迟。

三十多岁的傅宗龙便在黔地大败当地土著,又在赵官屯打败了安邦彦,总督过蓟门、辽东、保定军务,后被解职,但作战经验已经是足够了。

汪乔年曾任登菜兵备副使、平阳知府、陕茜右参政、按察使等职务,资历比丁启睿好不到哪去,让冯元飙推荐他的真正原因是二者都是东林!

朝廷里的东林多半被太子打压,而且有理有据,人赃并获,让冯元飙不敢怒也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暂时蛰伏,借助这次机会正好可以重整旗鼓。

单推一人难免会太过引人注目,冯元飙便选择让傅宗龙挡在前面,吸引众人的注意力,而扶汪乔年上位。

幺鸡秒懂了老冯头的心思,也没有断然拒绝,而是环顾众人问道:“对于冯尚书所言,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这俩人都算是大怼朝的忠臣,都是战殁的,不过傅宗龙可以重用,汪乔年的能力还需要锤炼一番,被锤碎了,那就别怪本宫了,大任都是很重滴……

吏部尚书堵胤锡见到除了两位内阁成员,只有兵部三人表态,便出列道:“启禀殿下,臣以为袁继咸年富力强,廉洁奉公,又善用用兵,任湖广佥事时期,曾大破流寇,或可列入人选。”

袁继咸跟傅宗龙仅仅相差一岁,属于中生代实力派干将,下马能文,上马能武,而且最后没有像丁启睿一样苟且降清。

堵胤锡虽然认为汪乔年不足以胜任总督一职,但将自己的意见说地很巧妙,只是把袁继咸塞进人选里,至于太子如何挑选,那就全凭圣断了。

这样就照顾了兵部尚书的颜面,不会与冯元飙发生直接冲突了,即使汪乔年的资历过逊,也不能直言相告。

“可有爱卿另有高见?”

眼下是三选二,考虑到综合素质,被淘汰出局的就肯定是汪乔年了,如果再加上几个人选,率先出局的也肯定是老汪头。

幺鸡认为袁继咸的能力还是不错的,稍逊傅宗龙,但肯定远远胜过汪乔年,可对付辫子就有点吃力了。

“……”

下面一片寂静,今天是上朝的第一天,还是发俸的日子,大家还不想弄得不痛快,将太子激怒,不但自己领不到银子,太子派厂卫还要从自家领走点银子。

说多就错多,不说便是无错,众人都是这么想的,不点到自己的名字,就决计不会开口应答,再者说太子人小鬼大,说不定心里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自己何必多此一举。

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回去让妻妾买点上好的酒菜,好好大吃一顿才是正道。太子如何决断,自己无法预知,只要下达谕令,小心办差便是了,其他一概不予掺和,免得以身试法。

“本宫以为担任蓟镇与辽西总督一职之人,身体筋骨并非首务,乃是当有死战尽忠之心。将帅若无斗志,士卒岂有战心?本朝从辽阳之役开始,至广宁大败,参战部曲多半不如秦家将领所率之白杆军,各部装备远高于该军,然而各部将领却胆小如鼠,战战兢兢。更有甚者,面对东虏犹如丧家之犬,望风而逃。莫说辽西坐拥十万人马,就是有百万之众,也必将遭到肥水之战,前秦大军那般下场!”

最近二十年,大怼朝最大的收获就是败仗,一个接着一个,都特么快吃到消化不良了。

主要原因就是畏敌怯战,被辫子给打怕了,患上了短期内难以治愈的“恐辫症”。

要想治好,先得找两个不怕死的家伙顶上去,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胆大。

还有一个前提是能想方设法死抗,不能十万人马被辫子的一波流给乱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