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2章 七王入宫(1 / 2)

加入书签

郑芝龙刚走没几天,某太子便想起来橡胶是英国人在十九世纪才从南美引入马来半岛进行种植的,现在让郑芝龙派人到南阳过去买,当然是连个芝麻都见不到。

于是赶紧派人乘船去往福健,通知这位镇海伯,免得郑家军都开始攻打大员了,还有人逗留在南洋地区,被荷兰人抓住了,那就是人质了,可以跟郑芝龙进行谈判了。

如果从西班牙人的手里进口橡胶,每年都购入一大批的话,时间长了那就要被人家卡脖子,买种子来种的话,没有个十年八年是别想有收成。

直接来个远洋挪树的话,某太子都说不好这些远道而来的南美小树苗会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后遗症,一招不慎,好上万两银子就打水漂了……

没有橡胶作为电缆的外衣,那有线电报的事情也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因为连线都没有,就成了没有线的电报了,想要研发无线电报,那还不如直接做梦,用脑电波沟通来容易。

就凭手头的这点橡胶,连做一百辆自行车的车胎都不够用,开设自行车厂的计划也只能暂停,搞点天然橡胶实在是太费劲,这么一想的话,还不如研制人造橡胶靠谱。

让某太子头疼的事情还在后面,因为一位重量级嘉宾闪亮登场了,业已入京,尽管这位嘉宾横竖都不愿意来,还是被无比热情的厂卫们给“请来了”。

那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被某太子称之为“皇家球肉”的福王——朱常洵!

这位爷就是当年“国本之争”的主角!

参与那场演出的诸多演员与剧务都相继入土,连逆袭成功的光宗都早就一命呜呼了。

但是尽管福王已经五十有三了,仍然精神矍铄,好像有点还想再活五十年的意思……

就藩于河楠的七个藩王里,就数这位爷来得最晚,最能磨蹭,面色不善,估计还满腹牢骚!

大明帝国到了快哏屁的时候,全国还存有二十八位藩王,其中河楠一地就占了四分之一。

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连藩王府的需求都满不足了,这也是河楠珉不聊生的主要根源之一!

某太子原本还打算先只挪三位藩王,也就是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开封的周王朱恭枵,以及汝宁的崇王朱由樻。

不过想来住卫辉的潞王朱常淓,住禹州的徽王朱翊铖,住彰德的赵王朱慈炔,住怀庆的郑王朱翊钟都在附近。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个王也是怼,一群王也是怼,干脆让厂卫们都把他们请过来算了,免得再在这群蛀虫身上浪费时间。

“福王皇叔公可好?晚辈慈烺在此问安了!”

某太子见到来一个肉球一样的家伙来到了东宫,无需杨进朝在身边低声介绍,光看体型,就能猜出来者何人。

说起来,这位爷还是甩锅爹的叔叔,光宗爷的三弟,凭借母亲郑贵妃的枕边风,差点就当上了皇帝,只不过没有朱棣的本事,没捞着皇位,只能被赶到了洛阳就藩。

可以说这位爷跟东林有夺位之仇,只是在京城的东林分子要么被直接啪啪了,要么被动到山栋挖矿去了,光宗又英年早逝了,甩锅爹成植物人了,肉球福王想报仇都找不到对象了。

“嗯~!”

念在当朝太子的份上,还当着其他王爷的面,隐忍了一路的福王才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气呼呼地应承了一声,一甩袖袍,作为愠怒的表现,便直接进了院子,自己找椅子坐下了。

只是由于身形庞大,一把太师椅居然坐不下,朱常洵又自行拉过来一把,将两把椅子并在一起坐下去才算是感到安稳一些,也让其他藩王不禁大开眼界……

“真是无礼!”

杨进朝从没见过如此怠慢太子之人,福王虽然是王爷,可也不能如此失礼,哪怕是跟太子爷政见不同的大臣,也是先拱手再陈述,这位王爷算是目中无人的典范了。

“你给本宫闭嘴!”

幺鸡眉头一皱地训斥了一句,今天可是一个很关键的日子,万不可能让身边的废物给搅和了,谁敢搅和,就让郑老屁把他送到海里喂鱼好了。

“是!”

杨进朝急忙缩起了脖子,老老实实地跟在某太子的身后,今日东宫藩王云集,可是要商议一件天大的事情。

除了从河楠过来七位藩王之外,还有已经定好了新的封地,准备启程的代王朱传齎与晋王朱审烜。

幺鸡清了清嗓子,看着诸多叔叔爷爷,站着拱手施礼,然后向众人说明原由:“诸位皇叔公、皇叔想必已经知晓朝廷业已下了移藩之令,晚辈再次深表歉意,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下流寇肆虐,各地又屡遭天灾,朝廷已经无力供给藩王府之粮饷,即便派兵保护的能力也随着东虏屡叩边关而骤降。本宫父皇现在仙游,东虏若是闻讯,必然在入秋之后再次进犯,与中原流寇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故而朝廷才打算将藩王及一众家小移至海外,从此之后便可以高枕无忧,能够开府摄政,自行建国了。如此一来,朝廷没了后顾之忧,诸位藩王也无需再担惊受怕,以免步了德王的后尘!”

大明帝国的第六代德王朱由枢是最倒霉的一个,被清军攻破了济楠,然后全家被俘,跟大宋的徽、钦二宗一样死于塞外。

当然,这都是杨嗣昌的锅,没这货豪赌,让山栋之兵都囤积在德州,济楠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便被清军攻陷,为此,山栋巡抚颜继祖还要为他背锅。

“如此一来,府邸田产如何处理?厂卫将本王家产业已抄没,本王岂不是等于有罪?朝廷干涉宗室事务,此举更是有违祖制!”

郑王朱翊钟可是不想从封地迁到海外去,那里人生地不熟,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他在本土还有大量的家业,一旦被迁出去,恐怕在有生之年都无法返回大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