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6章 改变战术(1 / 2)

加入书签

攻城首日,仅耗时一个多时辰,清军便损失惨重。

尚可爱的天助军在安定门折损近一千两百人,孔有德与耿仲明的天佑军在德胜门被歼灭两千左右。

攻打西直门的汉军白、蓝两旗折损约三个牛录的兵马,而猛攻阜成门的清军在豪格的指挥下,损失最为惨重。

三部人马伤亡高达五千不说,其中包括近七个牛录的八旗兵,也是各部之中,唯一损失八旗兵的。

一战打没九千人,还都是战兵,算上包衣阿哈,总损失数量便要超过两万之巨,等于打没了近一成的人马。

这是让皇太鸡都始料不及的事情,尤其是自己这个蠢材儿子,简直愚不可及,居然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便投入了宝贵的旗兵。

豪格在战前,还临时跟他七伯阿巴泰商量,双方互换了位置,阿巴泰对于大侄子的心思很清楚,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也就欣然答应了。

西直门是距离皇城最近的城门,一旦被攻破,大清天兵便可以长驱直入,杀至蛮明皇城脚下,迫使狗太子向大清乞降。

只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就跟做梦一样不切实际,城门没敲开不说,直接折损了两千正蓝旗的八旗兵。

首攻仅为试探,各部皆是如此,只有豪格这里例外,简直是莽夫所为。

若不是看在是自己长子的份上,皇太鸡在盛怒之下,定然要褫夺其兵权。

“皇上,大阿哥固然有过,但也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通过此次交锋,我军也知晓了蛮明守军之防御能力,那冯铨献上的布防图倒是不假。若是仍要进攻相同位置,或可挖掘地洞,以减少我大清天兵之损失。”

范文程为豪格说了好话之后,便将自己的折中方案说了出来。

现在看来,蛮明老城的城防很强,实难攻取。

倘若强取,则须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要是不想损兵折将,既然地面过不去,那就只能走地下。

“臣附议范文程所言,我军此番携带众多包衣,可令其先行修筑土丘,一来可以遮掩视线,叫蛮明守军难以察觉我军在挖掘地洞。二来则可用来部署火炮,使火炮在土丘之后开火,避免遭受蛮明守军之打击。”

宁完我听了范文程的主意,眼珠一转,便计上心头,直接完善了老对手的提议。

己方的火炮都部署在旷野,那是决计打不过城头的明军火炮的。

若是有了土丘,便等于有了掩体。即便打不过,也可以躲避。

“皇上,臣以为我军可采取围困锦州之策,纵向挖掘地洞,横向挖掘壕沟,用以切断京城与外界之联系。若是蛮明勤王之师前来救援,则不易入城与守军合兵一处。我军便可以逸待劳,将其歼灭在城外。”

刚林所说的便是大清的既定战术,打不动就挖沟,连骁勇善战的祖大寿那狗蛮子都对此计一筹莫展,更别说狗太子那黄口小儿了。

刨去今日折损与多尔衮带走的包衣阿哈,大营现有的包衣至少还有八万之巨,用一万人挖掘地洞,剩下七万人挖掘壕沟。

按照一天掘进五十步的速度,地洞距城一里地,可在八日之内挖好。

京城规模虽大,周长数十里,可架不住大清的包衣数量更胜一筹。

“皇上,臣以为可先行挖掘通往老城之地洞与壕沟,若是地洞之策可行,则无须再行挖掘壕沟,反之则可大量挖掘。地洞挖至城墙之下时,可遣人埋设大量火药,用以炸塌城墙。只要城墙一塌,守军便再无屏障可以依靠,我大清天兵便可如入无人之境矣!”

希福觉得广挖地洞与壕沟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要用地洞来炸塌城墙,这才是最致命的办法。

京城的城墙再坚固,多半也扛不住来自地下的致命一击。届时城墙一塌,王师便可以一血前耻了。

“嗯!诸位爱卿所言甚合朕心,传朕圣谕,从明日开始,暂停攻城。各部调集所有包衣,距城二里挖设壕沟。在距城一里处连夜修筑土丘,在土丘之后挖设地洞,借助地洞,炸塌城墙,以图破城!”

四位谋臣先后献计献策,总算让皇太鸡的脸色有所改观,这才是他想要听到的内容。

类似今番之败这种事,吃一次亏就行了,决计不能再吃第二次了。

若能通过地洞来破城,那便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减少八旗大兵的伤亡数量了。

最好八旗兵损失在万人以下,便可攻破京城。

眼下豪格已经打没了两千旗兵,照此计算,只剩八千左右的冗余。

不到万不得已,皇太鸡可不想损失如此之多的旗兵,能有减少伤亡的办法,都可以考虑采纳。

前后两次试探,总计损失了数十门红衣大炮、三百余门轻型火炮,以及近万人马,看来京城并非唾手可得。

如此便退兵是不可能的,转进他地,暂时还不需要,皇太鸡只能快速改变攻城之策,调整己方的战术,来应对负隅顽抗的蛮明守军。

为了避免瘟疫横行大营,包衣们背回来的大清天兵尸体全部在当天下葬,受伤的将士只要还有抢救价值,便会得到应有的救治。

按照地洞的掘进速度来计算,即便包衣们昼夜不停地挖掘,每天掘进一百五十步,再想攻城,也要等到四日之后。

这点时间,大清还是有的,只要别太耗时便可。哪怕是损失最为惨重的豪格,此时恨得咬牙切齿,也要耐心等待才行。

“殿下!胜了!胜了!王师大获全胜!”

“……嗯!”

某太子早就从周遇吉、倪宠、陈国威的电话里得到了击退辫子大军的消息了,但是杨进朝这货还是眉飞色舞地跑进来禀报。

这只伴伴不光是传口信,还带来了各部汇总上来的战果,这才是某太子要看到的东西,不然就成某只公鸭干嚎了。

守卫德胜门与安定门的第二旅和第四旅毙敌约九千,其中东虏战兵为五千,包衣为四千。

守卫西直门与阜成门的第三旅和第五旅干掉了一万六千敌兵,其中近半为东虏战兵。

按照账面计算,北边的两个旅可领超过一百万两银子,西边的两个旅既定的赏银将逾一百七十万两之巨。

加上里面击毙辫子牛录章京、甲喇章京、梅勒章京等将校的赏银,赏银总额将逼近三百万两大关。

这些将校并不需要逐个识别,只要毙敌数量到了,某太子就按照辫子的编制规模,给他们自动对号入座。

击毙三百人就会包括一只牛录章京,击毙一千五百人包括五只牛录章京和一只甲喇章京,击毙三千人同理。

由于防护得当,也没有发生争夺城头的血战,四个旅总计战殁四十六人,受伤二百九十九人。

参战的壮丁的损失就比较大了,战殁一百二十四人,受伤超过六百人。但比起城外尸横遍野的场面,损失还显得比较轻微。

用不到两百人的阵亡代价换对面上万辫子战兵,这买卖当然是超划算,除了比较费银子之外,其他都好。

某太子知道肯定有夸大的成分,不过已经遣人拍了照片,冲洗之后也看到了战后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哪怕打个对折,就烧熟了六千辫子,考虑到极为悬殊的战损比,那也是一次空前规模的胜利。

这应该是自萨尔浒及浑河血战以来,大明王师取得的最为辉煌的大胜了,虽然是苟出来的……

在某太子看来,只要能打赢,具体用什么姿势并不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