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2章 发兵叩关(2 / 2)

加入书签

再不行就身上绑上绳子,掉在女墙后面,等炮击过后再爬上来。

办法是很简陋的,但却很管用。

红衣大炮的炮弹再厉害,由于其弹道所限,也不大可能同时打穿内外两道女墙。

从清军这边观察,炮火打击倒是起到了相当大的杀伤效果,轰得倭寇都不敢还手。

而在倭军看来,如此炮击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给己方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

猛轰两天之后,第三天一早,多尔衮便命令四个甲喇的汉军步兵发动进攻。

一门红衣大炮发射八十枚炮弹,这已经差不多了,要知道这种火炮的寿命不过百十来发而已。

剩下的部分,多尔衮还要等到攻破眼前的防线,待攻打关内各处要地时再行使用。

实在不行就只能让皇兄派人再送来四十门红衣大炮,总不能全军因为火炮到寿而迟滞不前吧?

之前是每十门红衣大炮轰击一处城墙,这下刚好产生了四处破损严重之处。

这四处地方便是汉军四个甲喇的步兵要进攻的重点,先攻上城头插旗者,获升一级的同时,可得一百两银子,且得到抬旗的待遇。

有了这种级别的悬赏,汉军步兵自然是人人皆奋勇争先,不管对方是狗蛮子还是倭寇,都要先声夺人,抢下头功。

固守喜峰口的倭军原本只有不到一千,但见到清军主力出现在外围,且对此地进行狂轰之后。

附近的外样大名的部队联通明军骑兵也迅速向喜峰口靠拢,等清军正式发动进攻时,情况早已大不一样。

城头上防御的倭军已经增至两千,身后还有两千明军骑兵随时准备。

明军骑兵虽然暂时不打算登城作战,但也不能无动于衷,已经每人贡献出了五颗手榴弹。

两千人总计就是一万颗手榴弹,可是够前来找死的辫子喝一壶的……

“哎呀!谁挖的坑!疼死爷啦!”

“狗倭寇!兔崽子!爷非宰了尔等不可!”

一脚踩进土坑里的汉军步兵非常本能地开始破口大骂,这些倭寇简直比狗蛮子还要荫损。

“啊……”

与此同时,城头上的倭军利用迫击炮与佛郎机对冲过来的清军猛烈开火。

佛郎机数量有限,迫击炮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平均每十二人便能分到一门。

只不过迫击炮的射速没有佛郎机高,而且不便于直射,需要提前测试弹道。

跑到距离城头不足二百步距离的汉军披甲兵,很快遭到上百门迫击炮的迎头痛击。

每个炸药包都捆绑了五百粒小铁珠,随着此起彼伏地爆炸崩向四面八方。

将身处在炸点附近的披甲兵直接炸成了马蜂窝,附近的人的下场也没好到哪去。

六千人规模的冲锋不是迫击炮与佛郎机所能阻挡得了的,很快清军便冲到城根附近。

由于斜坡的阻碍,还在艰难地向上攀爬,但只要能爬到炮击出来的缺口上,就容易多了。

城头的倭军足轻一边铁炮频繁施射,另一边在武士们的指挥下,搬运油桶往下扔。

“轰……”

数百个油桶直接掉了下来,即便还是老套路,可仍旧让汉军防不胜防。

想强攻得手,就必须被油桶先砸、再炸、后烧烤!

这三步完事之后,还能继续战斗的,才是真正的巴图鲁!

城根地下陡然被木桶破碎之后流淌出来的大量黑油所覆盖,然后便沦为一片火海。

今年陕西与山西两地的箍桶匠可是发了大财,因为很多木桶由于战备的原因,都变成一次性的武器。

由于下面人头攒动,且仰攻地形不利,并不便于躲避,顿时葬身于火海的披甲兵不少于两个牛录。

披甲兵们满地打滚也无济于事,四面八方都是油火,而且倭军足轻还在不断地往下扔油桶。

能直接炸死或者烧死这些“二百两”那就再好不过了,连铁炮与箭矢都省着用了。

死的“二百两”也是值钱的,只要不变成散装的就好……

参加过老铁山战役的披甲兵见到情况不妙,转身就跑,而新兵则不明所以,还在往前冲。

倒霉的就是这些经验不足的家伙,而老兵也没好到哪去,直接被后面督战的八旗兵赶了回来。

再执迷不悟的话,那便会被八旗老爷射成刺猬,以儆效尤了!

到处都是被烧得焦糊的尸体,以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倒霉蛋。

汉军的第一次进攻被挫败,迫不得已,全线后撤,城根地下的场面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死伤不下千人之多,未有一人成功登城,这让观战的代善很是生气,恨不得让自己的两红旗冲上去。

多尔衮没有发话,但对汉军的表现也不甚满意。

大清王师没有怕死之人,真若是有的话,也要用自身为大军铺路才是!

撤到出发位置修整了一个时辰之后,同一伙人便卷土重来。

对于多尔衮来说,哪怕这四个甲喇的汉军披甲兵都死光,只要攻下喜峰口,便是值得的。

无功而返,留其何用?

九万大军被千余倭军阻挡不前,还想甚子入关之后大肆劫掠?

这次汉军将各种小炮推到地形较为平坦之处,为攻城部曲提供火力掩护。

虽然威力远逊于红衣大炮,可毕竟能够取得一定的收效,比仅用步兵冲击要好一些。

石廷柱等人不相信区区倭寇便能阻挡大清王师,便开出了攻破此地,赏银万两的悬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一万两银子换取快速攻克喜峰口是完全值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