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学年号(第一更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谷  等到坐镇襄阳的时候,罗志学就不再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了。

等到现在,罗志学更是把视线集中到了高层建筑当中来,连具体怎么做都已经不再插手了。

真要什么都管,实在忙不过来。

但是现在罗志学很多事都可以放权,然而有一件事却是无法放权的,那就是称帝建制。

自从罗志学抵达汉阳城后,整个保乡军内部都进入了一个比较诡异的亢奋状态。

九月四日,也就是罗志学抵达汉阳的次日,率军征战德安府的第一师师长李成通匆匆赶回了汉阳城。

和他一起来汉阳还有第四步兵旅旅长费秉清,这人本来就该待在应山城里负责一样义阳三关防务的,但是他却是把军务扔给了副旅长等手下处理,自己借口说要找罗志学亲自禀告第四步兵旅等事务的发展跑了过来。

次日,在黄州府带兵的第二步兵旅旅长许河也是匆忙赶回了汉阳。

九月六日,连坐镇南阳城的北路军司令黄丁权都是坐船抵达汉阳了。

当天晚上,坐镇江陵的第三守备师师长董明杰也跑了过来。

当众多将领们陆续用各种借口跑来汉阳的时候,罗志学也就知道称帝建国一事已经不能再拖了。

再拖,恐怕人心都要散了……

再说了,这一大堆将领们扔下部队,自己跑回汉阳来,这要是前线发生点什么,他们这些军事主官又不在,很容易惹出大麻烦来。

而实际上,这些军事主官们之所以匆匆忙忙跑回来,也是因为他们已经陆续收到了消息,说是大将军将会在汉阳称帝建国。

这个消息自然是罗志学自己放出去,但是打死他都不会承认的。

实际上建国称帝一事,他们在钟祥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准备了,那个啥,既然要称帝,这龙袍总得有吧。

而龙袍也不是能凭空变出来的啊,总得提前准备好不是。

这些准备事务虽然没有公开,但是对于消息比较灵通的高官而言,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王瞎子也好,黄丁权也好,他们早就知道会在汉阳称帝,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而已。

现在罗志学一放出消息去,准备在抵达汉阳后不久就建国称帝,他们自然要赶过来。

干啥?

劝进啊!

你总不能让罗志学自己瞎吹一通,然后就不要脸的称帝吧。

哪怕罗志学真这么不要脸,但是传统礼仪总归是要顾忌一下啊,要不然分分钟被人污蔑为得位不正。

这个时候,臣子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九月七日,在大部分重量级将领陆续抵达汉阳后,这一天里众多人仿佛约好了一样,开始上书请罗志学称帝。

罗志学按照国际惯例推辞了。

第二天臣子们又来请罗志学称帝,罗志学自然是拒绝了。

然而罗志学拒绝的时候,城内却是持续在张灯结彩,连祭天中的临时天坛都已经紧急搭建完毕了……

期间罗志学还和一群臣子们讨论国号和年号等事宜。

这一边拒绝称帝,一边讨论国号和年号,这操作让三岁小孩看了都迷糊!

你这是称帝呢还是不称帝呢?

讨论国号的时候,进展很顺利,候选的无非就是那几个,最后罗志学选了一个平常无奇的保字为国号。

(ps:国号勿论,看习惯就好,反正不管用什么字为国号都会有人觉得不妥,所以直接取保乡军的保字,延续下来,写着顺手。)

保为国号取之于保乡军,同时也寓意新朝志在保境安民。

本来还有个楚字为候选,毕竟保乡军立足于楚北,后续也会以楚地为根基平定天下,以楚为国号也算常规操作,历史上众多朝代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罗志学认为楚字有局限性,容易被人认为只是楚地的国家。

但是保乡军可是立志统一华夏的,自然不能在国号上把自己给限制住了。

而年号嘛,这就有点玄学的味道在里面了。

郭全书等文官们,弄了十几个候选年号,其中大半都是什么顺治啊,顺平啊,顺安啊,应顺啊,承顺啊……

一水的顺!

看的罗志学都傻眼了!

后来一问才知道,手底下的一群文官们竟然还搞封建迷信,之所以出现大半候选年号都带个顺字,竟然只是因为民间传说朱元璋让刘伯温卜卦明朝命数,刘伯温算卦后说了一句话:‘遇顺则止’。

而且这大概率还是民间后来编造的戏说之言,正德年间梁亿的遵闻录里才首次记载,只不过后来民间流传很广。

罗志学听了这故事后,又想起之前讨论国号的时候,都有人提议说什么以‘顺’为国号,搞个大顺国之类的。

看着一群封建迷信的属下,罗志学鄙夷了一番后,默默选择了‘承顺’作为自己的年号……

虽然是戏说之言有点荒唐,但是吧,罗志学觉得自己的年号里带个顺字又不会掉一块肉不是。

年号嘛,用啥不是用啊……

咳咳,新时代皇帝嘛,讲究的是一个从心,朕只是喜欢承顺这个词,绝不是因为封建迷信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