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张子晋选官(2 / 2)
谷 罗志学说罢后稍微思索了几秒,随即道:“就和上次朕和你们说的那样,这种选官乃是临时应急之举,一时为之尚可,但是我们自身还是要举办科举,选拨人才的!”
郭全书道:“臣已经和礼教部那边商讨过了,准备在十一月下旬的时候就举办我们大楚的第一次科举,是为登基恩科,等到明年,就会从举办更全面的科举,从县试到会试都会有。”
罗志学道:“嗯,这个科举要办,还要办好,你回头多和礼教部那边商量着办,务必要选拔更多的可用之才充实各机构!”
“另外军方那边也会有一批因伤等身体原因退役的将士,这些将士都是经过了扫盲班教育的,到时候也要适当安排,让他们转业到地方发挥重要作用。
新生的大楚帝国里依旧存在这人才紧缺的问题,不管是中高级官员还是普通科员,大楚帝国都缺。
这主要还是因为当代的识字率太低,罗志学顾忌着这年头的识字率都不一定能有九成。
而且识字的很多人里,其实也就只认得那么几百个常用字而已,连公文都写不了的那种。
除了人才本来就少外,也和大楚帝国自身有关系。
毕竟他们是来玩造反的,以前还是人们眼中的流贼,很多人对大楚帝国也是有所顾忌,并不是那么愿意跑到大楚帝国里当官的。
如此诸多情况下,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这边一直都招募不到足够的行政人才。
对此,罗志学也是想了诸多办法,比如说招募大量的半吊子读书人,不要求你多有才华,只需要认得几百个常用字就行,以满足最基层的官员需求。
写公文之类的可以进来后再学,甚至进来后还可以继续读书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再比如开设各种各类的行政学习班,针对招募自身体系内的官员,尤其是大量半吊子读书人出身的基层官员们进行轮换培训,挑选其中表现优秀者为中级官员候选并着重进行培养。
再比如从军方内挑选官员。
为什么是从军方里挑选官员,因为军方里有自身的扫盲教育,保乡军的士兵们从进入新兵营后,除了日常训练外还需要参加扫盲班进行学习。
也不会学太高深的东西,就是学认字,基本的算术这些东西。
哪怕是投诚过来的明降兵也是需要参加扫盲班。
这些经历过扫盲班学习的将士们,虽然文化水平也不会太高,但是总比文盲强得多。
而在作战过程里,不可避免会有将士受伤,其中一部分受伤后不适合继续从军作战的将士就会退役,并安排到行政系统里任职。
这一部分其实暂时数量也不多,因为保乡军作战伤亡一向来都不大,而其中一部分受伤后没死,但是又不适合继续从军的人就更少了。
但是这些人却是让罗志学非常重视,往往都会安排到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地方上掌管武力的巡警、税警两大机构上。
因为这些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才是大楚帝国的基本盘。
大楚帝国从保乡军时代开始,就是一支军队!
现在的大楚帝国,其实就是披着国家名头的军队,军方才是主体,而行政官员们其实都是为了军方而服务的。
这主次关系可不能搞混了。
退役将士、招募的读书人、降官再加上部分伏牛山时期的老人,这一起构成了保乡军目前的文官体系。
这样比较混杂,水平参差不齐的文官队伍,自然是不咋地的。
但是罗志学也没指望他们能够有多好啊,只需要能按部就班的维持民生和生产,不至于让地方发生大规模动乱就行了。
至于真正的地方治理,那只能是后头慢慢来的。
首先,这官员数量得补充上来再说,连官员都没几个,没人做事的情况下谈个屁的施政啊!
如此背景下,到汉阳城访友的张子晋也是顺势成为了大楚帝国的一个官员。
他在先一步投楚的方旭秉的介绍下,和大楚帝国吏务部负责此事的文选司官员深入谈过后,就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不是他不谨慎,而是对方给的太多!
那文选司司长似乎特别满意自己的才华,尤其是自己关于科举上的一些见解,谈完话就就直接扔过来一顶正五品的官帽子。
而且还不是地方官,而是礼教部科举司下属的督学官,直接参与即将开始的登极恩科事务。
他暂时还搞不太懂罗楚王朝的官制,但是他却是知道在明廷那边,督学官这种位置绝对是坦途!
既然罗楚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张子晋不知道,二十六个主动投奔过来的举人或致仕官员,全都是被授予了正五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