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卖身投楚(1 / 2)

加入书签

罗志学看着凤阳府那边的地图,然后忍不住想起来,能够把这支骑兵给弄到手,以这些边军骑兵的战马以及骑术,再加上自己所提供的精良装备和上好的薪饷以及伙食待遇。

这支骑兵的战斗力应该还能再往上涨个几成。

而一旦能掌控这支骑兵,再加上己方现有的第一骑兵旅以及各师属骑兵团,那么后续杀到了北直隶一带,面临明军大批边军,乃至面临东掳蒙古大批骑兵的时候也就能放开手脚打一场啊。

想到这里,罗志学当即就是招来了麾下的几个情报官员,重要是询问江北地区的明军骑兵情况。

结果发现还不太好搞。

这些明军骑兵分成了好几支,并且互不统属不说,更关键的是这些骑兵并没有受到强制性的约束。

哪怕之前的杨嗣昌也没能全面掌控这几支骑兵,进而让他们听从杨嗣昌的命令进行作战。

江北地区活跃的明军骑兵分别从宣府、大同、辽东三地抽调,名义上是增援江北,也归属之前的杨嗣昌统辖,但实际上杨嗣昌根本指挥不动他们……

因为这些骑兵都是清一色的边军骑兵,那些将领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边军里的军阀头子。

杨嗣昌说的话,他们会听,但是做不做就是很难说的了。

对自己有好处的也会去做,但是对自己没好处的往往就当没听见了!

之前楚军在运河一线发起规模庞大的包围作战,第十师绕道泗州北上奔袭桃源县,第二十三混成旅登陆海州,进而奔袭宿迁的时候。

杨嗣昌其实给凤阳府一带的这三支明军骑兵下达过命令,要求他们拦截楚贼北上。

一开始的确是有少量的明军骑兵跑过来,但是他们一看对面好几万明军,而且也有楚军里的主力骑兵第一骑兵旅掩护的时候,他们一见没啥好处,真上去打的话搞不好还要和楚军里的第一骑兵旅以及第十骑兵团死磕。

于是乎就象征性的随便搞了几个小规模的伏击,紧接着就跑路了。

至于杨嗣昌让他们袭击第十师乃至第二十三混成旅,确保淮安后方安全的命令,他们直接当没听见了。

从这也就能够看的出来这些边军骑兵的自主性非常高,而且这些骑兵将领们往往都是带着私人利益在带兵打仗。

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溜了。

就和之前的吴三桂一样,朝廷让他南下增援中原,他也的确带着几千兵力南下了,但是从头到尾就没和楚军大规模交战过,而是一路抢着来中原,然后又一路抢着回去。

仗没打一场,钱粮却是抢了不少,狠狠地给辽东关宁铁骑回了一波血。

所以啊,当代这些边军,尤其是辽东那边的边军,已经是发展为独立的军阀了。

当初崇祯下令他们南下的时候,人家吴三桂也好,其他几个同行的边军将领也好,看似听从崇祯命令,但实际上把崇祯话当成放屁。

他们之所以南下,除了要维持听从朝廷命令这么一个表象外,更多的还是借着这么一个借口来中原搜刮一圈钱粮而已。

而这些对于楚军的军事行动而言,其实很有好处。

如果楚军处于劣势,比如出击部队没有强悍的骑兵随行,那么这些边军骑兵们觉得遇上了软柿子,就会跑上来捏一把,不说别的,就算是抢到楚军的一批枪炮以及物资弹药,那都是赚大了。

但是反过来,只要楚军摆出足够强势的姿态,那么就不用担心这些边军骑兵和自己死磕。

这也是第十师西进凤阳的时候,楚军派遣了第一骑兵旅和两个师属骑兵团,以加强第十师方面对抗骑兵的能力。

而明军的骑兵们看到第十师方面不好惹,那么大概率也不会头铁非要来袭击第十师。

这也是楚军明明在骑兵上还处于一定劣势的情况下,还敢西进凤阳城的重要原因。

因为这些明军边军骑兵,不会和楚军死磕。

但是……对于罗志学想要把这些骑兵给收复那么就不太好搞了。

这些边军骑兵的独立性太强,这意味着楚军很难通过常规的牵制作战等方式,迫使他们和楚军进行交战,或者对他们进行包围……进而迫使他们投降。

因为哪怕楚军围攻凤阳了,这些边军骑兵也不会冒险来求援,至于凤阳城是否会被楚军攻破,朱大典的死活,关他们屁事……

一旦楚军想要迂回包围他们,而这些没有必守之地,更没什么顾忌的骑兵也不会傻乎乎的停留在原地,见机不妙往往就跑路了。

没有上头压着的这三支边军骑兵,如同三条泥鳅一样,楚军要想把他们给抓住可不容易。

对此,罗志学反复考虑后,觉得想要在江北地区就收复这些骑兵,通过武力压迫的方式不太靠谱。

因为人家根本不给你武力压迫的机会!

倒是采用怀柔招抚的办法可以用一用。

不就是几个军阀头子嘛,用高官厚禄爵位也好,直接给钱粮装备也好,只要他们有这个心,敢开这个口,罗志学就有信心把他们给拉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