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八十二章 风向变了(2 / 2)

加入书签

尽管大楚帝国教育体系里的品级,和医疗体系的品级一样,都是属于薪资品级,不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但这只局限普通职务,而行政管理岗位的话,那么后续也可以直接调任去当其他官方机构的官员,比如某官办初等中学的校长,调任某府礼教处处长这些。

而皇家理工学院的师生品级,也是属于这种,普通学生乃至普通老师的时候自然没啥用,但是担任行政岗位后,那么后续也是可以转任其他机构官员的。

一个正三品的系副主任,能无障碍调往各司担任司长;从二品的主任能直接调任各部侍郎或巡抚。

院长和各部尚书平级!

当然了,暂时来说,皇家理工学院里还没有出现过这种事,因为在罗志学看来,寻常的官员一抓一堆,但是研究人员可就少了……他一般都是采取更极端的方式让他们安心科研。

比如提高薪资待遇,三天两头以皇室的名义进行赏赐,从宅院再到穿着再到安保人员等等,全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然后荣誉也不会少,只要做出研究成果来就封爵,给上密折的权限,给时常接见的权限,然后给其母亲,妻子等也册封浩命等等。

逢年过节了,王皇后出面邀请他们的家眷入宫看戏游玩之类的。

总之,能给的罗志学基本都舍得给。

而在封建王朝里,其实一个臣子的地位重要与否,和其是否担任某个职务也没什么关系,而是看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如何。

皇家理工学院的几个主要研究人员,他们在罗志学心中的地位,可比什么尚书重要多了。

如此情况下,皇家理工学院里的这些师生们,其实际政治地位是很高的。

因为罗志学足够重视!

同样因为罗志学重视科学,除了皇家理工学院外,实际上其他的普通研究人员,他们的社会地位乃至政治地位都是比较高的。

工业部里的所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清一色都是技术出身,哪怕懂得不多,但是多少都懂得技术。

一点技术都不懂的官员,是没办法在工业部里爬起来的。

他们,也成为大楚帝国里比较特殊的技术官僚,他们不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技术官僚,但绝对是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技术官僚。

而且他们的影响还在持续增加!

就在罗志学结束了皇家理工学院的视察后,在第二天的御前参务会议上,罗志学正式批准了设立工商部的计划。

按照计划,将会把工业部里的众多部门,主要是涉及到管理行业的部门全部移交给新成立的工商部,工业部后续将会演变为纯粹的官办企业管理机构。

而工商业的管理职能,则是移交给工商部,这样也就避免了以往工业部自己管自己的尴尬情况。

比如钢铁司,他们即负责管理全国钢铁行业,包括各民营钢铁公司,同时还直接负责管理官办的众多钢铁公司的直接运营……这即是管理者,又是市场参与者。

早些年的时候因为大楚帝国规模不大,所以为了方便直接把工商事务一股脑全部集中到了工业部里,即直接投资运营各行各业,也出台各项管理办法,引导扶持各行各业的发展。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能继续这么下去了,因此经过了数月的论证后,罗志学最终批准了拆分工业部,设立工商部的决定。

新成立的工商部,将会全面负责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事宜,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因为带有浓郁的技术特性,要扶持引导各行各业规范发展,这不懂技术自然不行……所以这个新成立的机构里的官员,大多也是技术出身的官僚。

技术官僚,在大楚帝国里的中高层里,占据的地位非但没有随着帝国的统一而减弱,反而是在持续提升。

这是罗志学所乐于看见,甚至是他故意推动的。

当官不是知道各种大道理就行的,还得具备一些科学常识不是,要不然很容易忽略基本的科学客观规律,做出来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只是罗志学也没有想到,工商部刚成立呢,直接就把刀子捅在了老东家工业部上……直接出台了好几条规划安全生产,尤其是矿务安全生产的条例,并要求不达标的企业立即改进,否则重罚云云……

而大楚帝国里的矿务企业,基本都是工业部所属的官办企业为主……民间的极少且不成气候。

说白了,工商部直接把分家后的工业部拿来开刀,试图来个一战成名,树立自己在帝国高层中的政治地位。

这让工业部的一群人脸都是黑的……

尼玛,这前脚刚分家,后脚就挥着刀子砍过来,多大仇啊!

他们并不在的,工商部此举固然有他们自己想要借机上位的打算,但是也有罗志学暗示的结果。

为什么单独设立工商部?

还不是因为工业部之前自己管自己,各项规章制度形容虚设,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行业管理混乱,并且官办企业还频繁接着自己的官方背景,挤占乃是恶意排挤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汉天纺织公司多次动用官场上的手段打压苏秦纺织公司,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

动用行政手段打压也就算了,还打压不下去,最终闹的自己灰头土脸,干脆利索的丢掉了第一纺织公司的名头。

罗志学可不愿意看见这种情况出现。

官办企业有着直接的责任以及作用,而民办企业也有着他们的责任以及作用,谁也取代不了谁。

正常的竞争,胜负都不说,但是采取这种非正常竞争,尤其是动用行政权力去参与市场竞争,这在罗志学看来就情况非常恶劣了。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这是罗志学设立工商部的直接原因。

而工商部成立后,自然是需要体现自己的存在感,让陛下满意的。

如果工商部成立后也没有作为,罗志学不介意把那些刚上任的工商高级官员们换一遍……

而屁股决定脑袋!

这些人以前是工业部所属的时候,对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他们变成了工商部的人,也工业部没啥关系之后,直接就拿起了刀子准备干一架了!

人还是那些人,甚至机构只能也没啥变化,只不过是分了个家而已,但是最终却是让的大楚帝国真正意义上的工商业监管、扶持等走上了正规。

工商部的设立,并在设立后的大动作,引起了帝国政坛的些许动荡,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甚至是故意的,因为这其实也是向民间传达一个信号:风向变了!

工商界里的民营企业们,他们的掌舵人看到这些,自然也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更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看似没有什么明确的政策扶持之类的,但是只要公平的监管,那么对他们而言就已经很满足。

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们能够在帝国开放的行业领域里和官办企业公平的竞争,并把竞争只局限在市场,产品上。而不用担心工业部为了下属企业,直接动用行政手段,三天两天说你违反了某某条例要整改,谁也撑不住这种竞争啊。

苏秦纺织公司,只有一家而已!

而工商部的设立以及其大动作,也是促使了佛山李氏制铁公司的李家,下定了决心转型。

佛山李氏制铁公司,作为帝国里少数几家涉足重工业,并且规模还不小的民间企业,他们的转型自然不是朝着纺织等看似能简单赚钱的轻工业上,而是瞄准了需要大量资金,盈利周期也更长的造船业上。

佛山李氏,准备拿出血本,在造船业上砸至少十五万两银子,准备搞一座比广州造船厂规模更大,技术甚至更好的造船厂,以抢占日益飞涨的航运市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